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去年法考主观题130分,做题顺序+引用法条帮了我大忙。 先说说我的具体做题顺序:第一,首做“夺命十三问”的民法,花了一个小时20分。虽然耗时间,但是全部严格按照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模式去答题,且全部引用了具体法条(其实只要找到了法条,答案就明摆在法条里)。接下来,就按照刑法、刑诉—选做选了商法去答题,其中商法也是严格按照民法的演绎推理+引用具体法条的模式答题。最后,第一题的法治理论必须最后写!第一题的法治理论必须最后写!!第一题的法治理论必须最后写! 对于我的答题顺序,给出理由如下: 1,其他题的题量相对稳定,但是民法题量明显过多,但是题多必然不会太难,所以先把这道占据十三题的高分板块做完做好必定是一个正确的策略。相反有的人按照顺序做,当他们在做前面的题目时还以为时间充足,故精益求精力求做得更好的时候,其实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这样做,所以当他们做到民法十三问时,先不说十三问的恐怖之处,并且后面还有一道未知的选做题等着他们,这样必然会导致紧张和压力,明明很容易查法条也不敢花时间查,导致无法将理应能拿的分数给拿到,最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对于第一道的法治论述题,一般而言给你一个小时和给你半个小时写出来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若将它放在首位答题,可能导致考试初期力求所有题目发挥到最好的情绪影响,多花了时间在这道不怎么能拉开差距的题目。所以其实最后我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满足字数要求做完这道论述题(可想而知写的多潦草) 对于引用法条,很多人都说不用写,但是如果可以写上具体法条,阅卷老师也无从扣分。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科目都能引用法条。由于时间问题,我的民法是都引用法条的。而商法其实可以明确引用法条的具体条文/知识点也不过十几个(去年整理过) 最后,到考试的时候其实大家学的知识点等都是差不多的,有区别的就是做题顺序时间分配等细节的差异,但有时候可能就是这点细节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呢?所以今年考试的考生们也应该在拿到试卷后立马规划做题顺序。不过无论怎样,还是建议第一题的法治理论放在最后!! |
最新评论
部分老师会把官方案例和热点案例放进教材里面进行讲解,所以我没有直接看那本指导案例
我也是,希望一考而过~
这个755页的东东现在有地方下载吗
不能查询复制只是为了公平起见,至于用不用引用具体法条,各抒己见。如果全都不需要引用的话,那其实没必要给你们法条,直接改回以前的司考模式全闭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