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写在前面:文章稍长,但值得一看 本人坐标某一线城市、非法本、法律爱好者但不从事法律工作,注册会计师持证但不从事审计工作。17年在职420+过司考,在本市1000多名通过的考生中大概排名前20或更靠前。当年写过一篇潦草的经验贴,这篇经验贴相当于更新,跟踪了几年法考的变化,持续的学习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动机心态篇:降低预期,放下执念 总体而言,参加法考的人大概有几类:一是将来认定要靠法律吃饭的法学新人;二是已工作多年职场焦虑想通过法考实现职业转变的职场老鸟;这两者占据了法考大军中的绝大多数。此外还有极少一部分人,我要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就是曾经学习法律,但如今不靠法律吃饭的前法学人,这类人我愿称他们为情怀派。 而我属于异类,即非靠法律吃饭,又非职场焦虑,更没有资格谈情怀。参加法考的动机,不过是想更好的提升自己,工作几年深感法律的的重要性,想系统的学习一下法律知识,通过备考的方式能更有效的鞭策自己,如果能顺带通过考试,那也是再好不过。这种动机让我的心态更加平和,在备考中也没有过多的挣扎和焦虑。 现在回头看,法考对个人的意义,远没有那么重要,长期来看,中国所有的资格类考试都会贬值,毕竟社会压力推着所有人不断地往前跑,听说已经有刚过20岁的小朋友通过法考。通过考试与能否真正靠法律吃饭是两个问题,不要指望一次考试能给你带来飞跃的改变,要降低预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我见过连续考了七八年的在职考生,而且本身的生活不错,这样的备考毫无意义,只能劝他放下执念。 时间安排篇:越早越好,零散利用 天才源自于刻意的训练,老钟诚不欺我,所有的通过类考试都是时间堆出来的,不要相信什么三个月零基础高分过的鬼话,我相信有这样的天才,但显然连我在内的绝大多数都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我是从16年12月出了注会的成绩后开始听民法,对于在职考生来说,时间宝贵,工作中的突发情况随时会打乱复习时间,所以不要信什么过早开始会导致战线太长后期乏力的话,生活的战线更长,不还是要挺身以待?备考越早越好。年底年初,工作忙的不可开交,复习也是断断续续。到4月份之前,基本把老钟的课全部听完,书和题都看过一遍,柏浪涛刑法课也听过一遍;5月工作节奏比较正常,工作日每晚8—11点,雷打不动学习三个小时,周末基本每天能保证7—8小时学习时间,这样一个月过去又过了一遍刑诉和民诉,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过了一遍行政法;6月起感觉得时间不够用,开始加了早起一小时回顾昨晚的知识,这中间又过了三国和商经,做了一遍行政法的题目;7月底之前基本把所有科目全部过完,然后就是一遍遍的重复;进入8月,我的复习进入一个巅峰状态,基本每天都是热情饱满,信心十足;9月临近考试之前,休了一周年假,考前连续9天全天学习,基本把所有的科目的精简讲义和笔记浏览两遍以上,这9天对我最后通过考试真是至关重要,因为之前的复习太久,有些知识确实模糊了许多,通过这9天,基本把模糊的地方全部捡起来了。个人觉得所谓8月起就放弃民法刑法专攻理论、三国、商经的经验并不靠谱,还是要兼顾。 需要更多理解的科目天然不适合零散时间学习,民法、刑法、刑诉,绝对要利用大块时间;行政、三国、理论、商经这类科目,完全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听课,我的行政法基本就是在地铁上听课过得;做题绝对不能零散时间做,会影响思路和判断。 学习方法篇:轻重有序,科目有别 听过了很多道理,但仍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放在这里可以说很应景了。学习方法真的是因人而异,参考意义不大,写下一些可能有用的。 ① 听课小技巧:绝大多数老师的课两倍音速没有问题,适应好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三国、理论、商经这种科目,课听一遍即可;民法建议一遍免费课一遍精讲课;刑法建议一遍即可,但是要多看书;其他科目遇到不理解的,可以拉回去重新听一下,比如民诉中的三撤与再审的关系、刑诉中的证据规则等等要点。 ② 看书与做题:有人喜欢先看完整本书再做题,我是喜欢边看边做,但又不是看完马上做,基本保持着间隔第一次学习3、4天的样子开始做题,也就是第一天学新知识、第二天复习一遍、隔一天,再开始做题,这样循环往复。而且各个学科也比较穿插,6月把第一遍过完之后,基本每周把所有科目都照顾到,这样不容易遗忘,9月前基本把所有科目的真题过了3遍,不同的科目肯定有侧重,做题最多的毫无疑问是民法;刑法后期不建议多次重复做题,可以多浏览教材分则的各种罪名,考场上遇见会很顺手;其他科目后期可以看真题答案,了解考点和解析思路,对照自己的不足;各个机构后期难度超大的那种题目不建议做,对于高手来说,这样的题目有意义,但对于一般选手来说,在考前做这种题会严重影响自信,到考场上反而让你想的太多,因犹豫失分。 ③ 科目取舍:如果你不是时间绝对充裕,法制史直接放弃,性价比极低;知产课程很难,可以直接做题,拿到基本分数即可;商经绝对要重视,法考以来商经的比重大幅上升,而且与实务关系极大。 老师选择篇:各花各眼,抛弃偏见 老师不创造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以下推荐的老师,我全部听过课程,有些是自己备考听的,有些是考过后听的,各位可自行选用。网上各位老师的粉丝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大可不必。 ①民法: 只听过老钟,老钟的优点是知识大而全,仍记得当年考试有道彩礼返还的题目,老钟也覆盖到了,课程风趣幽默,旁征博引,听他的课很有乐趣;缺点是课时太长,历年书出的基本是最慢的,有时讲起考试以外的事情收不住; ② 刑法: 柏浪涛:优点是讲的清晰,教材编的好,而且今年自己创业后,明显感觉用心了很多;缺点是讲课感觉没什么激情,不喜欢的人容易犯困。个人选择柏浪涛。 刘凤科:只听过几个课时,最大的优点是讲课有激情,但是感觉讲的有点云山雾罩,当然很多人说听刘的课入门后感觉会很有深度。 对于今年很火的罗翔,没有系统听过,不敢过多评判。 ③ 民诉: 只听过戴鹏,几乎找不到缺点,只能叹服,对民诉程序的理解十分到位,就知识层面而言,戴鹏在我眼中是仅次于老钟的存在; ④ 理论: 只听过杜洪波,理论这门课理解没有什么难度,推荐杜洪波最大的理由在于他每年临近考试出的带表格的背诵书特别好,不知今年跟柏神创业之后还会不会继续出。 ⑤ 三国: 在所有科目的老师选择中,三国杨帆毫无争议。 ⑥ 行政: 只听过徐金桂:优点是教材和课程都很全面,应付考试绝对足够,缺点就是课程太长,很多人推荐李佳,本人暂时没有听过,有机会会听完比较一下。 ⑦ 商经: 如果说法考和司考变化最大的科目,我觉得就是商经了,分值和考察思路都有很大变化,以前司考商经是重点突出,考察深度,深入复习很容易拿分;法考商经是覆盖面广,但考察较浅,总会有个别考点人抓狂。 李晗:优点:重点突出,没有废话,课时精炼;适合时间有限的在职考生;而且明显感觉到今年比往年讲的要更全面一点,但也仅限于带你过一遍;缺点: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课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 鄢梦萱:优点:课程细致,对非经济法律类专业或无社会经验的学生理解起来很友好;缺点:课时太长,有点啰嗦; ⑧ 刑诉: 左宁:优点:讲的深,有激情;缺点:理解起来不容易,讲的太深容易打击自信; 向高甲:优点:课程容易理解,口诀整理的好;缺点:感觉有些点讲的不够深入,应付考试未必够。 个人考试当年用的左宁,但现在推荐向高甲,原因不是向更好,相反我觉得左讲 的更深入,而是对于刑诉而言,绝大多数人拿不了什么高分,不拉后腿足够了, 不要给自己找虐,听课的愉悦感也很重要。 科目顺序篇:实体+程序,先难后易 科目顺序的选择没什么好讲的,总的原则就是先实体后程序,先难后易,在注会中见过很多上来先考经济法和战略,最后会计审计5年未过,白白浪费时间的例子,法考同样。个人的科目顺序如下: ① 民法:民法更贴近生活,是万法之母,能坚持学完民法至少证明理解和毅力上达到了备考的基本门槛;能不能接受庞大的民法是法考生的一块试金石; ② 刑法:刑法总论理解起来有些难度,需要花时间早做准备,翻过民刑的大山,才算入了法考的门; ③ 民诉:学完刑法需要来点轻快的学科,而且也是程序法的入门科目; ④ 刑诉:最难拿分的科目,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放到中间正合适; ⑤ 行政法:理解起来没有难度,过完刑诉顺风顺水; ⑥ 商经、理论、三国:优先选商经,法考改革后,商经的分值和难度都有上升,其他两门科目后期记忆更重要; 结语:脚踏实地 持续努力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考过很多证的老司考人,希望大家都能一考而过。备考艰难,寒来暑往,甘苦自知,只问是否尽力,莫问值不值得。付出终有回报,但不一定会马上兑现,也不一定以你想要的方式给你。生活本身是一种复杂的随机运动,我们所能控制的,不过是脚踏实地、持续努力而已,而努力的意义,则在于最大限度的拓展自由。 |
最新评论
感谢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