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去年6月份,由于工作变动原因,临时产生了参加法考的念头。于是赶在报名的最后期限报了名,然后开始研究怎么复习,七月初开始正式复习,到8月底参加客观题考试,基本算是两个月吧。 大学专业高分子材料,后来念了工商管理硕士,没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也算是零基础。不过由于工作原因,多年来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对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和税法,比较了解。 从我个人来讲,侥幸能一次考过,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熟知考试范围 对于零基础来讲,听说过法考,但可能对法考到底要考什么一无所知。我报名后对法考要考的内容就局限在报名通知里卷一包括什么、卷二包括什么,对于什么是法理学、什么是国际私法,基本上是第一次听说,对于商法包括哪些内容,经济法包括哪些内容,也不知道。决心要考之后,当务之急是要掌握法考到底要考哪些科目,每个科目有多少分,这样复习才能有的放矢,抓住重点,高效利用时间。我个人掌握考试内容的途径一是考试大纲,二是参加了学习班。 报名后先是到书店买了本考试大纲,买了一套刘东根的《2019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考试一本通》,封面上写着“连续16年出版,助百万考生圆梦”,感觉比较权威,看着也不错。回家看了两天感觉没把握,寻思报个班,身边也没有参加法考的,报个班有不明白的也能找到个人问问,于是在网上搜了个当地的培训班,打电话过去人家说现在都是第几轮复习了,我这样的不行,正好xx网校打电话过来,说有讲义,说有班主任,有有不明白的可以随时答疑,价格也不贵,于是就报了xx网校学习班。那时候我对瑞x、厚x,还完全不知道。 二、制定学习计划 xx的书寄过来后,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把xx所有科目的视频讲课时间累加了一下,定下来用40天的时间学习内容,把内容搞懂,留下来20天的时间做题。后来的复习大致上也是按照计划来的。复习顺序也是按照刑、民、刑诉、民诉、商经、三国、理论法来的,先匆匆过一遍,大致搞懂,不求记住。过一遍后前期搞不懂的倒过来再反复听。这样刑总大概研究了四五遍,最后还是好多没搞太明白,民法和刑诉大概听了三遍,其他内容基本上听了两遍。 关于做题,听课的时候讲义里都有和内容相关的真题,基本都能懂。听完第一遍自己尝试做做真题,刑法基本完全不会,其他科目效果也不好,当时有点懵,感觉是不是xx的范围不全面啊,怎么题里的内容没学过,各科又找了另一个老师的听,刑法柏浪涛、商法李晗、刑诉戴鹏、行政法李佳、三国杨帆,都是在喜马拉雅听的免费音频资料,效果很好,感谢喜马拉雅!刑法也尝试听过刘凤科的,可能确实讲的好,但是口音太重,实在听不下去。民法也尝试听过钟秀勇,讲的确实好,水平也高,也很喜欢这个人,感觉像个学者,但是课时太长,确实没时间。听完其他人的再回过头来看中业的讲义,相关内容也有,只不过没重点强调,一笔带过,不同的老师侧重点不同,个人建议每一个科目听两个老师的。 xx网校的老师里面,马峰老师最好,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分值高,内容少,对于非法本来讲,这门课性价比最高,法理学我也尝试听过其他老师讲的,感觉和他没法比。其次杨善长老师,完全是学校授课风格,但是够用,也没再听其他老师的补充。商经邓金华老师和民诉张进德 老师也很好,后来商经又听了李晗,民诉又听了戴鹏主要是喜马拉雅音频比网课听着方便。其他几个老师也都是我很尊重的老师,在法学领域对我来讲也都是高山仰止,但对我来讲确实效果不好,也可能是我本人的原因。 三、冲分利用时间 要达到效果,还是要有足够的时间。虽然着手复习的时候已经离考试时间很近,不过这些时间我基本都充分利用下来了。每天早晨五六点钟起床,晚上九十点钟睡觉,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学习。在家看视频累了就出去溜达,溜达的时候听喜马拉雅音频资料。记忆累了就研究专题内容,比如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刑总虽然有些内容最后也没研究太明白,但是我很喜欢这些内容,充满哲学思辨,人文精神。 四、抓住重点 我一直提醒自己,如果真喜欢法学,首先要考过。要考过首先就要拿分。比如刑总,虽然喜欢,但由于完全没有基础,研究不明白的地方就得放过,不能花费太多时间。有些内容,比如中特,简单,分值高,要拿的分一定要拿到,后来中特的内容我基本上都背下来了。几十页的内容,主观题几十分,值得背下来。总体基本弄懂以后,重点学习性价比比较高的内容,该放弃的放弃,该拿的分一定要拿到。 五、关于考试 本来计划留20天做题,边做题边发现自己薄弱环节,发现薄弱环节就回过头来复习相关内容,基本上没有系统的做题。临近客观题考试,完全没有信心,感觉好多内容还没掌握。走进考场,感觉每个人都比自己强,自己就是来陪考的。客观题上午考试提前40分钟做完,下午提前半个小时做完,感觉耗费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实在没有精力再检查,基本做完就交卷了。 考主观题的时候,信心就足多了。充分利用了考试提供的法条资料,有好几个内容记不清确实是在法条书上查到的。 日常的工作中积累的法律知识在考试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由于自己参与过公司从注册、合并到清算的各个环节,公司法基本上没占用自己太多时间。工作中拟定审核过大量的合同,所以对合同法基本也比较熟悉。工作中经常要写报告,日常的写作对主观题考试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主观题复习的时候也基本没做过多少题,主要的精力还是在研究相关知识内容,主观题写作主要依赖的平时积累的写作底子。 六、法考对我的价值 1. 我还没老,脑子还好用 这两年常有自己年龄大了,脑子不好用了的感觉。考过法考能让我觉得自己脑子还好用,还没有退化。 2. 缓解中年危机,多了一种可能 中年危机实实在在存在。参加法考的大部分是在校学生,还体会不到,到对于一个年近五十的人来讲,确确实实体会到了中年危机。 参加工作这些年一直在企业工作,从工人、技术员、部门经理一直做到副总经理、总经理、集团副总裁,每到一个企业都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尤其是过了四十岁,每到一个企业都想着好好干干到退休,但常常会事与愿违。一个四十几岁的人找工作,基层岗位肯定竞争不过年轻人,待遇要求比年轻人高,精力比不上年轻人。高层职位相对来讲少的多,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有好多影响因素,能力和企业需求的是否匹配,和老板的管理理念是否契合,老板的做事风格能不能接受等等等等。另外所谓的高层其实很不稳定,大部分企业空降一个高层,是要你来改变的,来推动企业变革的,不成功肯定得走人,成功了也不再有留你的价值。考过法考,意味着哪天我遇到职业危机在送外卖之外又多了一个可能。 感谢法考! 絮絮叨叨说了那么多,希望能给像我一样中年非法本参加法考的同仁一点借鉴,一点信心。 法学之路,道阻且长,通过法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人生本难,愿你我依然选择前行! |
最新评论
1. 边走边听音频资料效果很好,不容易打瞌睡
2. 计算机答题效果远好于卷面答题,速度快、便于修改。像我写东西喜欢先写出来,再增删或调整句序,计算机答题比卷面答题好太多。
参加法考的都是有追求的人,不管我们以后是否从事法律职业,法考都丰富了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