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我是三战在职考生, 36岁,法学专业,2018年客观题186分,主观题106分,2019年二战主观题112分,第一次参考是2015年,几乎裸考, 234分。 在职考生最大的困难就是学习时间不固定且严重不足,不能像辞职备考的考生那样洒脱,加上自己小孩不到3岁,精力容易被工作和家庭分散,但也不是没有好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能清醒的感受到自己极限被一点点的突破,这更像是做了一次漫长的压力测试,如果因为内因中途放弃,那意味着自己承受压力的指数到了上限,这就是自己的极限,未来也可能很难突破。 ![]() 对我来说可选择项并不多,唯有利用好上下班途中、早晚和周末时间。总的来说能曲折的通过法考,我觉得其实是在强有力意志推动下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不管重复多少次,直到把自己讲懂为止。在时间上可能需要保持1千小时以上的学习不间断,我记忆力不太好,前前后后估计用了1500个小时,在这个时间里除了听课、看书、做笔记外,就是重复做近5年真题,都说真题是最好的老师,初略估算我客观题的题量在1万道左右,主观题1百道左右,如果觉得看了两晚上的书就认为自己很努力,把自己感动得不行,那可能是刚备考时的错觉。法考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总的知识量有人统计在2千个左右,你体会后就会知道它可能超出了常人的脑容量,要事先按照各科分值的比重来合理来分配好各科目所占用的时间,时间不够是需要有所取舍的,把计划好的时间切成块,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时辰一到,好运就会光顾你。 我是这样看待主客一体化学习的,首先得熟悉主观题的考点,在学习客观题的时候加以巩固,搞懂背后的原理,搞懂为什么,这样在备考主观题时会轻松一些。针对客观题学习,我认为最好的效果是做到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真题一一对应,做错的题做好标记,反复做,做对的题看看自己的做题逻辑与解析是否一致,相关联的知识点学会串联,逐字看懂解析,那可是主观题的部分答案。第一轮学习时,不要图快,要精细化学习,搞懂每一个知识点在真题中的运用,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时你的熟练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时候要有意识的测试自己的做题速度,将每一道客观题的做题时间控制在90秒左右,以能达到看题就知道考什么并形成条件反射的程度为终极,因为在考场上没有太多时间让你思考,每一秒都很珍贵。 主观题考的是为什么,要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法言法语的表达出来,不要吝啬那几十只笔芯,纸张不够可以用餐巾纸代替,多写多练形成自己的行文风格,观点鲜明,论证过程语言逻辑清晰即可,考场上千万别想着翻法条,那是答完所有题目后的锦上添花。如果觉得自己理论功底还行,过于自信的在考场上临时造法也不为过。平时练习主观题时先看问题再看材料,保持这个习惯。如果你打算笔试,最好能保证每分钟写30字以上,18年13问的综合题我就没有做完,败在时间上。如果你选择机试,考前的打字速度建议保持在每分钟60字以上,个人建议当然是用机试,好处不用多说。主观题共5道题,每一道需要尽量控制在10分钟内审题,30分钟内答完一道题,不要在刑法题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如果觉得自己刑法学得很好,那就把刑法题放在最后一道题再做吧。另外,主观题除了传统的考点外,新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裁判要旨是拉开主观题分数的利器,如果你打算弯道超车,需要予以重视,19年商法就考了隐名股东是否能对抗法院针对显名股东因债务问题产生的强制执行问题。 我们的备考心态贯穿了整个学习和考试,大多数时候你可能都得不到支持和理解,甚至被质疑和嘲讽,你时常感到疲惫,有时会很痛苦,在继续和放弃中交替挣扎着,这种痛苦时刻伴随着你,它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但请不要逃避,它可能正在打磨你,正视它,藐视它,击倒它,要敢于面对,迎难而上,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管如何,请相信我们每个人的智商差别并不大,努力去控制自己,调整好节奏,让身体和意志一起度过这段难忘而美好的时光! |
最新评论
谢谢,有两处笔误:第二段,...其实是在强有力的意志推动下...;倒数第二段,债权得改成债务。
没事!真的很励志,我今年首战法考!真心实意向你学习的!
加油
好的!你现在做律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