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主观题的失利犹如当头棒喝,缓了一天我才相信这个事实。先说说自己的情况吧。非法本,一战,毕业3年半,在职但是平时时间多,主观题请假一个月。 自律性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安静的坐下来学习不了多久,就得这看看那瞧瞧了。 因为大学各种考试及格的经验,就以为自己对只要求及格的考试手到擒来。 盲目的自信,呵呵了,在内心嘲笑自己千万遍。 但是对待法考,我还是抱着更加认真和严肃的态度去对待的。 可能到了主观题,一下就飘了,认真谨慎的态度减去了很多。 现在想想,客观题备考的时候,刷剧熬夜,认真的学习时间有多久? 只不过是因为客观备考的时间长,所以才通过罢了。 备考主观之前,告诫自己的话,并没有起到作用,心态飘了,按都按不回来了。 付出多少就会回报多少,果然,事实证明了一切。 安慰自己的话就是,庆幸是这一次考试的失利敲醒了自己。 哭也哭过了,该难过还是会难过,但愿也一定会成就崭新和更好的自己。 以下是我的,是我的,不是别人的奥~具体的经验教训总结,希望学法网上看到的盆友可以引以为戒。 一、不够努力,掉以轻心 在主观题备考的30天里,每天有效的学习时间没有超过5小时。 看电视电影游戏没一样落下的,两天至少得玩一次吧。 中间竟然还去过没有必要去的饭局,飘了,当时绝对是飘了! 这些都是浪费的时间和不努力的证明。 孟献贵说的太对,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没有家人的支持你拿什么资本去学习? 我竟然浪费着宝贵的时间,在关键的最后一刻松懈了,该! ---切忌掉以轻心,轻视对手 ---有这种心态浮现的时候,就注定了自己的失败。 ---没有惊人的天赋,就别嘚瑟,老老实实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 二、没有坚持做题,没有专一于一份资料 我自认为自己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只要不是太垃圾的老师,我都能跟着学进去。 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最终肯定是要靠自己的,老师只是个领路人。 客观题的时候买的某培训机构的学习包,精讲-精粹-真题,我是这么个顺序。 我没兴趣去对比老师,然后不同机构混合,整不来,觉得跟一个机构就行了,也没有挑老师,也没有精力去看其他学习资料。 只是在客观最后的阶段,做刑法的题目正确率总是上不去,于是看了学法网上网友推荐的柏浪涛,犹如醍醐灌顶,再做题,正确率上去了。 到了主观的时候,前期明确了一定是做题,不懂的知识点再去过一遍。 可能是突然一下按照主观题的套路去答题,很是生疏,进度很慢,坚持了一个星期,我竟然放弃了! 苍天啊,我真是愚蠢至极,现在是欲哭无泪了! 然后又回头听课了,几门课听了别的老师的,我现在想不起来为什么要换老师了,我真是·······(换老师真的不适合我) 刑法-柏浪涛,民法-孟献贵,刑诉-左宁,民诉-韩心怡,行政-李佳,理论-白斌,商法-李晗。 因此我没有接着买主观题冲刺包,在各种搜集资料,然后学习。 微博上免费资料分享很多,但是这活我真不应该去干啊,关顾着搜集了,但是并没有看多少! 之后基本是听课,少量的做题,弯路开始了...... 到了十一,才发现,每门算下来做的题目是个位数!呵呵了~当时就慌了,乱了阵脚。 十一之后开始做套题,每天都是在做题,可能为时已晚。 因此与我一样不挑老师的人,不挑老师,不挑老师的!备考主观题的时候不要换老师。 ---跟准一套学习资料,按部就班学习下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搜集资料上面。 ---跟准你学习客观题的老师,客观题如果换了老师,主观题才能跟着换。 ---主观题一定要坚持做题,前期确实会很慢,但是请一定,一定,一定要坚持写下去。 ---要自己拿键盘敲出来,表达出来,不会的知识点,再回头学习听课。 ---理论重视起来,在主观题一开始就要坚持每天拿时间背,学习写作的套路。 三、案例分析指导用书基本没看 说到这个,内心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客观题一过,我就立马下单了,我的指导用书算是到的早的。 然而···我可能撞了鬼了,本来就没做几个题,所以指导用书约等于没看。 过的人基本都好好做过这本书,只听到一个小伙伴说做过两遍,但是没过的。 当时各个机构老师说,让我们最应该重视真题,再来是案例分析指导用书。 可能我记错了? 所以自己写了点真题就上场了,该呀,功夫不到家,凉凉了。 ---案例分析指导用书一定要写,现在处于变革阶段,培训的老师也在摸索。既然说是官方案例,那么肯定有一定的作用,至少要过一遍! ---如果时间不够用,最重要的还是案例分析指导用书,再来选择近两年的真题即可。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教训,不一定适用所有人奥。 这一年的法考已经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 收拾好心情,总结好经验,再出发... |
最新评论
加油奥~
那个悔啊
指导案例确实很好,第二次主观什么都没看,只看指导案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