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经过了整整两年的战斗,兄弟我终于以主观题114分微弱的分差通过了法考,想来这一心愿从2013年拿下注会开始就一直在心中生长,2019年终于得偿所愿,想来这一路走来着实不易,现在有好多话要跟学法网上的战友们唠唠: 一、先介绍一下本人的大概情况。 31岁的油腻会计男,国内某著名财经大学的硕士,经过本科+研究生将近5年的时光进入了会计学生都想加入的组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二、法考经历。 2017年第一次报名法考,交了报名费之后就等着去参加了末代司考,一天书没看,100%非法本零基础在职考生,凭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挺进考场,结果连300分都没上,所以“非法本零基础在职通过法考”在我这里就是笑话,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他的真实性。 2018年因为各种机缘和工作的安排,得以有时间准备法考,从2018年从3月份到9月份,努力大半年,按照学法网上前辈们的指点,选取了各个科目优秀的老师出的辅导书和真题集,一门心思准备客观题。因为重点突出,最后客观题198分通过,查到成绩的当晚着实兴奋了一把,但因为前期根本没有准备主观题,这导致接下来的20多天我的复习压力倍增,同时10月份是出第三季度财务报表和申报第三季度税金的时间,导致最后有效复习时间不到20天,而我在复习资料的选择上也是变来变去,一会儿官方案例集,一会儿各个机构出的重点押题,最后跌跌撞撞去参加了第一届法考主观题。 考完后,也跟大家一样焦急的等待成绩,每天一有空就上学法网论坛,看大家的观点。结果时间到了11月中旬,我的60多岁的父亲突发脑血栓住院了,自此我不在有空关注查成绩了,结果等到出成绩那天,我正好在为老父亲奔波的路上,最后抽空用手机查了一下成绩“107分”,本来以为会特别难受,但那段时间光想着照顾老父亲了,反而冲淡了,后来也申请了复核,最后发回重审维持原判。 2019年,向来不甘心失败的我,决定再战法考,这次我的复习重点明确“官方案例分析+历年真题”,其他的一律放下,经过4个多月的战斗,10月份来到了战场,这次我选择了机考(因为我的字写得一直很一般,卷面也比较乱),考试的时候,明显感觉比去年有感觉的多,心里面盘算着估计至少120-130,考完试,因为想要跳槽,专心准备应聘单位的考试了,结果从笔试、面试等一路走来,不知不觉来到了11月30日,早上8点05分查到了主观题成绩“114分”,当时有点小失落,毕竟自己感觉很棒。 但是后面跟我的其他三位二战主观题的战友一比(他们三人去年都是104-106分之间)我忽然发现自己还是如此的幸运,因为我们四人中只有我突破了108分,其他三位又倒在了108分这堵墙的后面,所以我觉得2019年的法考的难度要超过2018年,这跟当年注会改革(6+1)模式的前三年是一致的,综合阶段(1)在第一年过关率很高,后面逐渐降低。 三、有学法网上的战友说我“装”,我很能理解,因为说实话往往不被很多人理解。在此我有一些浅薄的观点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法考和注会考试都只是一场考试,如果想要快速通过,除了必备的努力,备考技巧也要注意,要主次分明,要劳逸结合,否则即使考上10年,往往很难通过。 第二,法律资格证书和注会证书只是两个证书,对我们今后找工作有一定帮助,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但是事业的成功往往跟你毕业的学校、自身的工作能力、经济大环境和运气更相关,以我为例,即使现在有了这两大“杀器”,依然要继续过着“家——单位——家”的生活,在没有更好的机会出现前,依然要继续干着自己那份枯燥乏味但能给我带来不错收入的工作,因为我上有老下有小,前有房贷后有车贷,因为我是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所有的生活必须材料都要靠我自己来打拼,我跳槽换工作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家庭。 第三,学法网论坛里有很多裸辞备战法考的,我很佩服大家的勇气,但我确实做不到,因为对于一个过了30岁,在二线城市打拼的农村出来的男人说,这种勇气背后的代价太大,我承担不起,好在我的运气不错,用两年的在职时光勉强过关。 第四,学法网论坛里经常会有人发起“注会和法考谁难?”的调查问卷,个人观点“法考的难在于短时间内要通过所有门类的考试,如果法考跟注会一样把考试拆分成8个大的科目,每通过一科就有效,5年内能把所有科目通过即可”,那我相信法考的过关率会超过注会一大截(至少对于文科出身我来说,注会里的财务管理复杂的计算公式整整折磨了我三年)。 最后,老套的来一句“感谢学法网论坛,感谢学法网上乐于分享的战友们,兄弟我上岸了,祝大家早日上岸。” |
最新评论
昨晚太晚,没有写完,不好意思今天继续。 2018年从3月份到9月份,努力大半年,按照学法网上前辈们的指点,选取了各个科目优秀的老师出的辅导书和真题集,一门心思准备客观题。因为重点突出,最后客观题198分通过,查到成绩的当晚着实兴奋了一把,但因为前期根本没有准备主观题,这导致接下来的20多天我的复习压力倍增,同时10月份是出第三季度财务报表和申报第三季度税金的时间,导致最后有效复习时间不到20天,而我在复习资料的选择上也是变来变去,一会儿官方案例集,一会儿各个机构出的重点押题,最后跌跌撞撞去参加了第一届法考主观题。考完后,也跟大家一样焦急的等待成绩,每天一有空就上论坛,看大家的观点。结果时间到了11月中旬,我的60多岁的父亲突发脑血栓住院了,自此我不在有空关注查成绩了,结果等到出成绩那天,我正好在为老父亲奔波的路上,最后抽空用手机查了一下成绩“107分”,本来以为会特别难受,但那段时间光想着照顾老父亲了,反而冲淡了,后来也申请了复核,最后发回重审维持原判。
2019年,向来不甘心失败的我,决定再战法考,这次我的复习重点明确“官方案例分析+历年真题”,其他的一律放下,经过4个多月的战斗,10月份来到了战场,这次我选择了机考(因为我的字写得一直很一般,卷面也比较乱),考试的时候,明显感觉比去年有感觉的多,心里面盘算着估计至少120-130.考完试,因为想要跳槽,专心准备应聘单位的考试了,结果从笔试、面试等一路走来,不知不觉来到了11月30日,早上8点5分查到了成绩“114分”,当时有点小失落,毕竟自己感觉很棒。但是后面跟我的其他三位二战主观题的战友一比(他们三人去年都是104-106分之间)我忽然发现自己还是如此的幸运,因为我们四人中只有我突破了108分,其他三位又倒在了108分这堵墙的后面,所以我觉得今年法考的难度要超过2018年,这跟当年注会改革(6+1)模式的前三年是一致的,综合阶段(1)在第一年过关率很高,后面逐渐降低。
有战友说我“装”,我很能理解,因为说实话往往不被很多人理解。在此我有一些浅薄的观点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法考和注会考试都只是一场考试,如果想要快速通过,除了必备的努力,备考技巧也要注意,要主次分明,要劳逸结合,否则即使考上10年,往往很难通过。
第二,法律资格证书和注会证书只是两个证书,对我们今后找工作有一定帮助,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但是事业的成功往往跟你毕业的学校、自身的工作能力、经济大环境和运气更相关,以我为例,即使现在有了这两大“杀器”,依然要继续过着“家——单位——家”的生活,在没有更好的机会出现前,依然要继续干着自己那份枯燥乏味但能给我带来不错收入的工作,因为我上有老下有小,前有房贷后有车贷,因为我是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所有的生活必须材料都要靠我自己来打拼,我跳槽换工作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家庭。
第三,论坛里有很多裸辞备战法考的,我很佩服大家的勇气,但我确实做不到,因为对于一个过了30岁,在二线城市打拼的农村出来的男人说,这种勇气背后的代价太大,我承担不起,好在我的运气不错,用两年的在职时光勉强过关。
第四,论坛里经常会有人发起“注会和法考谁难?”的调查问卷,个人观点“法考的难在于短时间内要通过所有门类的考试,如果它跟注会一样把考试拆分成8个大的科目,每通过一科就有效,5年内能把所有科目通过即可”,那我相信法考的过关率会超过注会一大截(至少对于文科出身我来说,注会里的财务管理复杂的计算公式整整折磨了我三年)。
最后,老套的来一句“感谢法考论坛,感谢乐于分享的战友们,兄弟我上岸了,祝大家早日上岸。”
2019年12月1日
如果战友一年能把专业阶段的6门全过了,第二年再顺利把综合阶段过了,那确实可以拿证了,但我们身边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大牛,最厉害的是3年拿证。
你试试
对的。我也感觉CPA比法考难太多
我是2015年过的法考
2016年开始考CPA,结果到2019年花了四年时间才考完专业阶段,头发都白了好好几十根
虽然回想起法考觉得挺难的,但是CPA总体来说有两个法考的难度吧。
我是工科,法考和CPA对我来说都是外专业,所以这个评价应该还算客观
和我有些相似,说得比较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