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2008年知道了学法网,2010年五院四系年毕业,当时只是知道司法考试,但是主观上并不想从事律师相关专业(也受到了李庄案的影响),觉得很多事情要勾兑。参考一次,学习了7天,当时离过线差了16分。 毕业后,进入GA系统,到了2019年越发觉得人至少要在专业有所发展,开始从新拿起专业的书籍,开始法考之路。 现在回想2020年真的不大懂套路,虽然报了班,但离开太久。当时客观过后就觉得主观有30-40的几率。最后,主观也没过。今年总结了经验,最终127过线,酒后和大家谈谈过往,希望能给未过线的朋友提供有益的东西。 第一次未过线的经验:回想起来就是,太依赖辅导班,辅导班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专业丢开太久,心里并没有框架,对精讲书基本没看,对基础的知识点生疏,盲目去跟重难点,过分依赖重点恒重原则,最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020成绩出来后,认真看了刑法刑诉、民法民诉精讲说。考前就明确无论选不选做都不放弃行政和商法。认真分析案例(WPS做了十万余字的案例题答案),考前我就认为租赁合同就是重点(2020考了建筑施工合同),作为A组考生,考前半小时在考场外车里又仔细回顾了租赁合同考点。开考后理论其实做了五十分钟,发现想说的很多,看到超时了就赶紧结尾。跳开刑诉,直接做刑民,选做行政和商法,看了行政觉得有2小问不稳,又看了商法果断选商法(其实我考前是选择行政的),最后到达预定时间给刑诉留了一小时。刑诉一读我就晕菜了,一看就是查法条。其实我刑诉复习还是很扎实的,但如此稀碎的考点,不查法条谁能搞定,最后刑诉第一小题按原理答题,其余均查法条结合案例。(考后其实对于刑诉很不满,觉得付出不少,结果就是查法条) 考完后心里觉得大约108-135,但实际如何也不敢轻易说。1月12日查分127,不管咋样过线。 我的经验是:无论报不报班,主流培训的精讲书不能放过,基础要牢,至少要有印象,对于民刑的重要知识点更是不能放过,民:合同法;刑:共同犯罪和财产型犯罪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商法一定不能放弃(民商本是一体,相互结合学习,原理基本是一致的),行政法也建议学习(基础知识点知道就多做题),至于理论法,我觉得是玄学,基础知识知道,考后谁知道得了几分。 还是提醒大家,看精讲书要吃透,法律比较精确,遇到概念要勾画,理解语句的内涵外延,认真理解。千万别正常看看,一扫而过,最后虽然学了但一知半解,没有精确掌握。 今年刚刚36周岁,补了法学专业的坑,选择辞去公职(幸好工作多年,各方面都有支撑),去律师行业拼搏。未来如何无法预料,有些同志和朋友劝说,但我认定一句话“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人生有很多色彩,法考只是一时风景,希望大家明天一考而过,多关心家人,多保重身体。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