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年轻的时候选择了怎样的生活,年老以后就会有怎样的结果。――摘自半月谈![]() 01/ 张存每一天的生活都是这样的: 早上7:00起床,8:00到单位食堂就餐,8:30打卡,然后到办公室开始收拾办公桌,这擦擦、那擦擦的功夫一杯绿茶正好晾成温水,小抿一口,坐下和同事开启聊天模式,扣手机,领导安排活儿了,就忙会儿工作。 就这样,11:30左右,开始盘算中午吃什么,有人约了就去外面吃,没人约了就还在食堂吃。 吃完午饭,在办公室休息一会,14:00打卡,然后复制上午的生活,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17:30,下班。 张存是我的同学,他说,小舟,我这工作啊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和昨天一样,明天和今天一样,明年还是今年这样,真是没一点意思,有时候吧,真希望单位尽快改革,要么把我辞退,要么让我就地重生,这半死不活的,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那一天,真是烦透了,和等死差不多啊! 我说,是你不愿意改变吧?他问,此话怎讲? 我说,第一,你可以利用工作的闲暇给自己充电,我有一个同学是教师,她用三年的时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现在可以发展第二职业了;第二,你可以跳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与其在这等死,不如跟这种生活说拜拜。 张存摇摇头说,辞职,我也不是没想过,家人都极力反对,我也不知道能做点什么生意,再说万一创业失败了怎么办?就那么点本钱,还要家用呢!在单位,好歹旱涝保收,退休了也饿不着。 看来,张存是在这种清闲的环境里面适应了,这个体制已经让他失去了自我生发的能力,他也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慢慢熬了。 像张存这样在单位的温床上趴着的人,我们身边不计其数,这些人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改变,更不愿意冲破体制,每天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个月工资到账的短信提醒都惊不起心里的任何涟漪。 02/ 秦兵,和我同龄,人好,业务能力强,是某局的骨干,评先年年有他,业务能手仿佛都这样——单位大事小事似乎都离不开他,领导说,这件事你去办了吧,秦兵说,好;领导说,这个文案你来做吧,秦兵还是,好! 这家伙送走了好几任局长,每个局长都说他干的好,说有机会提拔他,可是他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快20年了,还是大头兵一个。 年过40了,秦兵似乎明白了,单位水深,别人都精明地看着他在表演,只有他一个人任劳任怨、孜孜不倦,和他一起上班的老朱早已经是副局了,可他还在办公室一线,日复一日地埋头做策划写总结。 秦兵还是知道学习的,只是他学习的范围太窄,仅仅局限于公文写作,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些公文和总结,都有固定的模式,基本上全部是套用,最多是学习一下新精神,把这些内容都揉进去就可以。 我问秦兵,你有什么爱好或是梦想没有? 他说,我喜欢画画,喜欢旅游,可是,时间不允许啊,天天都是工作,工作几乎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 我又问,你天天埋头写公文,写总结,写领导的讲话稿,是你喜欢的吗? 他骂了一声,狗日的,谁想写啊,但是,又不能甩手不干吧,我不写了,谁写?其他人都写不成啊。 我又问,那你就打算写一辈子公文?就不曾想去实现一下自己的梦想吗? 秦兵苦笑了一下说,慢慢写吧,等到真写不动了再说,至于梦想,早已经是支离破碎啦。 这就是秦兵们,他们积极努力,踏实肯干,毫无怨言,默默奉献,职级待遇与他们根本不沾边,虽然他们比那些混日子的张存们要强些,但他们,其实也和在等死差不多。 03/ 前几天,在刘禹锡公园散步,碰见了老冯。 老冯是我们单位的前任副局长,5年前退休了,前两年在家帮忙照看孙子,现在孙子上学了,生活更是百无聊赖。 我看见老冯的时候,他正茫然若失地坐在公园湖边的长凳上发呆,那些被岁月切割过、横七竖八的皱纹铺在他饱经沧桑的脸上,他看起来老多了。 我坐下,和老冯聊了几句,他说很后悔以前在单位只知道吃喝玩乐,摆架子,耍威风,现在呢,从高位上退了下来,才发现其实自己什么都不会,原来在位时候那些称兄道弟的朋友,都一溜烟地散去了,现在连一个陪自己散步的人都没有,孤寂的很。 我说,老冯啊,你没事可以去画个画啊,练个毛笔字啊? 老冯长叹了一声,哎,老咯,老咯,什么都提不起劲了,就这吧,不折腾了,还能再活几年。说完,老冯还是拿出他当局长的气势,哈哈哈大笑了起来。 在位的时候,是等死;不在位的时候,还是等死。这就是老冯们的心态,现在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不愿意改变,就这样吧。 年轻的时候选择了怎样的生活,年老以后就会有怎样的结果。 现在的你,那些在单位混日子的你,那些还在单位里等死的你,是时候重生了,而不是就这样不死不活的混着。 改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不改变,老冯们的今天就是那些张存、秦兵们的明天。 拿死工资并不可怕,怕的是拿着这份死工资一直在等死。 看看自己,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张存,还好这样的工作才过了不到一年,我还没有被"麻醉",我还有突破重围的激情,还好,我庆幸的过了司考,有了再选择的资本!看了这篇文章,更加坚定了我辞职的决心! |
最新评论
嗯啊
同感
想考个在职研究生,不知含金量高低
温水煮青蛙,有时候选择会陷入前后两难的困境
赞同
哈哈哈,够长?户型合适?
赵家人我听说过,但不明白究竟是指什么
深入研究
不跟谁比,就很自己比。每天等死的自己跟每天都有进步的自己比。所以我觉得文章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