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学法网上,还有记得我的同仁吗? 马上执业满三年。去年去了几个月南方,净玩了。孩子恋家,作为妈妈我还是以孩子为主,还是又回到小县城。 从实习到现在四年了,从一开始业务生疏、接待当事人时比较羞涩,到现在基本常见的都能应对,自己的进步还是挺大的。 刚开始最苦恼的就是没有案源,有了案子自己又没自信,总是怀疑自己做不好。小县城都是人情社会,每个当事人找律师都是找熟人。我是外地的,谁也不认识,可想而知当时有多苦恼。实习期接了20个案子,收入8万,省吃俭用剩了3万。最长的时候,三四个月没有一个案子,那种煎熬可想而知。那个期间最多的就是在网上听课,挑些自己感兴趣的,除了听课还是听课。不认识几个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认识,经常自己待着,有时候好几天说不了几句话。 执业第一年,刚开始在所里给主任帮忙,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就是一个案子交给你去做,给一千到两千那样,时间也不自由,没事就得办公室待着,出去要请假。干了一两个月,感觉不是自己想要的状态,就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吧。还好陆续有了一些案子,慢慢的忙了起来,案源来自朋友介绍。这一年毛收入20多,虽然和厉害的同仁比不算什么,但是和我自己比,已经翻番了,自己没有什么大出息,也挺满足的。这个时期,还是不够自信,碰到有点难度的案子,就打退堂鼓,当然只是在心里很矛盾,接了怕做不好,不接吧又错过一个案子……结果都硬着头皮做了,结果都还可以,当事人都认可。 执业第二年,前8个月收入十几万,印象里有两个月连着接了五个代理费三千、两千的,不是嫌费用低,是觉得前途渺茫,心里在想:是不是一直这样下去了?没有什么突破了?接触不到大标的的案子,自己该怎么办?就想去大城市,南方有家人,也热切盼望我去,于是就去了南方。一心想带着孩子,那四个月,什么也没干,就忙着给孩子找学校,又带孩子过去玩,然后孩子想家,不愿意在那边。最后还是回到了小县城。有的朋友说,孩子不懂,大城市平台好,就让孩子待着,长大了就明白了,可是我不忍心看孩子不开心,可能还是我也没出息吧。 回来以后,就开始进入执业第三年,刚折腾回来,前两个月没案子,来个代理费几千的就很高兴,高兴有事忙活呀。从回来第三个月开始就陆续有一些案子了。为了赚钱也为了锻炼自己,有难度的案子也不怕了,有时候一件代理费几千的,要费很多精力去吃透。没办法,笨,只能慢慢来。到现在,已经比较有自信了。有自信以后,气场就有了。以前谈案子不敢说,怕说错;谈费用更不好意思。现在这些都没任何问题了,基本什么样的当事人都能从容应对了。案源也还没那么稳定,当然比以前好很多,只是每个月案子多少的问题。有时候没案子也着急,但不想以前那种心情了。现在不太忙的时候,自己就主动休息、学习,沉淀。 这几年下来,很长时间都在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不喜欢应酬,没有熟人,没有案源,工作能力、经验欠缺,心理素质不好……到现在还算得心应手,这个过程可能都要经历吧,只是有的阵痛期短些。所以,刚入行的兄弟姐妹,刚开始都迷茫,很正常。度过那些难熬的时期,后面就好了。也可能有的干了几年,也没觉得有多好,可能就需要想想是怎么回事了。 以上闲言碎语,共勉。 |
最新评论
庆幸已经度过了迷茫期,会越来越好
加油
你指的是哪方面?案子方面还是所谓的人脉?
是的,特别迷茫,不知道后面该怎么走,想找兼职又找不到适合的,现在想想还好没做其它的。
是呀,慢慢走过来的。说不上做的多好,没有大的追求。对自己来说,不迷茫了,也得心应手了。
加油
这个都是慢慢来的,说再多也没什么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不要怕说错,把握不好的话只要大方向。还有和当事人谈话的语气,不要太硬也不要太软,这个度度慢慢自己会琢磨出来。我刚开始接待完当事人后,会想自己刚才有什么说的多的、该说没说到的,以后会注意。或者接待前先问下是哪方面的问题,提前查查,以防问的问题是自己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