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此文为《从贵阳到北京,我的律师日志(连载)》的第15部分: 早上去律所路上,被沿途塞车吓到了,来北京这么久,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场景,车辆排成长龙,到了三公里开外。8点,8点半……,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在北京,很多单位早上上班,要求9点准时打卡,一旦迟到,轻则被扣奖金,重则被领导批评,被单位处罚。 车上,赶地铁的上班族,脸上写满了焦虑,此刻,他们多么希望车子配有翅膀,一眨眼功夫,能飞到地铁站,只可惜这种会飞的车,还没有人能制造出来。 堵车的时间实在太长,很多人早已按捺不住,纷纷下车,步行前往地铁站。虽然我不像他们那么赶时间,但也无法忍受车内的闷热,也紧随下车,赶往地铁站。 前方的路,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站台好像在不远的前方,但一眼望去,又看不到尽头。这也许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天堂与地狱”之间的距离吧。 每个人都开始奔跑,拼命地向前奔跑,争分夺秒,心急如焚,不甘落后,不希望迟到。在人群中,看到每个人像狼一般,虎视眈眈地盯着远方。希望时间可以停留,哪怕是短暂的一瞬间。 到了律所,开始准备下午到朝阳劳动仲裁院的手续,一行的主要目的,是与仲裁员当面沟通延期开庭的问题。走出律所,阳光刺眼,柳絮纷飞,整个世界,硝烟弥漫。 这也许就是律师的宿命,除了要解决争端,避免战争升级,更要维护大局稳定。做律师这几年,最大的感触,想必是在介入一个案子后,既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中立、冷静地评判案件的客观事实。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为当事人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合法利益。 到了朝阳劳动仲裁院,时间是下午3点左右,在院大门外,几个面黄肌瘦的男子和胖乎乎的妇女站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眼睛注视着涌动的人群。 其中一个男子看我向他们走来,狡黠地吆喝着:“法律咨询,文书代写,律师代理。”我手轻轻一摇,诡异地笑着走开了。上次去朝阳看守所,也是非常相似的场景。 对此,我是理解的,要知道,在北京,每天有多少同行,为了能吃上一口饭,也是豁出去了,找人发名片,这还不算啥,直接上门推广,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啊。 走入朝阳劳动仲裁院大门,看到有很多人聚集在厅门口,每个人手里拧着一叠材料,满怀期待地等着立案,大部分都是劳动者,要么是讨薪,要么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各种补偿、赔偿。 心想,劳动仲裁院这有如赶集一般、热闹非凡的景象,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当下实体经济的萧条。如果我们的企业都有钱了,谁还愿意拖欠工资,为了一丁点利益,和劳动者较真呢?劳动者收入都上去了,谁还愿意和企业计较那点小钱呢?总而言之,还是经济环境决定了劳资关系。 很顺利见到了仲裁员,简单地就延期开庭问题,进行了沟通,并提交了委托手续。此行的目的达到了,把情况告知委托人。抓好案件每个细节,是我这么多来,办案子最起码的要求。 没有人在意你用了什么方式,过程怎么样,结果才是最考验一个律师能力的。而往往细节决定成败,一个重要的策略,将完全影响案件的走向。 今后办案,只要经手,就要尽最大努力做成精品。用专业赢得口碑,用诚信获得尊重,用智慧取得胜利。如此,做律师,岂会失败? (未完待续,查看更多请进入《从贵阳到北京,我的律师日志(连载)》)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