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这篇文章不聊案源聊什么?聊1~3年级的律师从行业要素上寻找能力提高的策略。 说不聊案源,还是得先聊一下:事实上,只要有案源、在创收,至少在外人眼中你就是成功的,这个时候你随便说“我是怎么怎么做到的”,就算是满口跑火车式的方法论,你的话都是真理,成王败寇嘛。所以每个行业都一样,不要轻易去模仿别人的方法,有很多隐藏的前提,信息不对称。 以下讨论的是1~3年级新人律师、诉讼方向的能力提高策略。 1.时间。 大概大部分社会类职业都是358规律,前3年内掌握必要职业技能和工具、前5年内精通职业规律、前8年内把职业规律和社会规律打通,活下来了基本混得都不差,所以对普通人来说没有速成捷径,该熬的必须熬。每个人资质和际遇不同,时间或长或短,但这个过程肯定会有的。 2.师傅。 师傅,在知识方面不会给你任何帮助和提高,尤其是一些老师傅,慢慢你会发现,他们知识陈旧程度有时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靠自己。 经验方面也不要幻想可以捡到什么便宜。一是他自己也是摸索出来的、缺乏总结和梳理、不成体系,二是“培养一个搞死自己的徒弟”在利益逻辑上是矛盾的。还是靠自己。 在师傅身上到底学什么? 与客户、公检法司、政客、合作伙伴打交道的立场、技巧、取舍、策略。别问(师傅不会剖析自己啦),多观察、总结、运用,自观自学,很快你对社会关系和利益的分析水平会大幅度上升,猛然发现好像办案也容易了,突然多了好多思路,当然代价是你也不单纯了。(有人会觉得这是在教走歪门邪道,声明无此意,办案思路更多是一种取舍策略,领会过的人自然懂) 最后提醒一句:尊重你的师傅。不管你在几线城市,不管你的师傅什么风格,不管你是否觉得被“压榨”得很惨,师傅的做法在他的立场都是符合规律的,记住这几年,无论你顺利或者煎熬,最终你得了一个证、练了几个技能、刷了一些经验,一切都是公平的,师傅没有义务帮助你提高、还给你发工资。不合,有很多办法可以好聚好散。 3.裁判员。 诉讼是说服裁判员的艺术。给你一个案情或者一份起诉状+答辩状,你归纳出的争议焦点和裁判员基本一致时,差不多可以毕业了。只聊策略,不谈方法。方法千万种,每个人情况不一样。 4.客户。 通过《今日说法》或者《法律讲堂》,对于他自己的案件涉及的实体法,他可能比你还懂得多,你要碾压他,只有靠程序。精通诉讼程序,是当事人心中对律师的期许,也是诉讼律师不同于非诉律师、公司法务最大的差异性。 5.同行。 两个律师,归纳思维水平不分高低,都能从法律事实分析争点,找到自己的立论角度,那么两人攻守斗法,胜败手在哪里?细节和精准。表现形式可能是质证水平的高低,其实质是对客观事实理解水平的高低,现在的说法叫“专业化”。 只有策略总结,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方法论,让你失望了。 若有先天资源,“案源”相当于就是“葵花宝典”、“辟邪剑谱”这样的速成招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风清扬传授给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核心要义只有5个字:“无招胜有招”。 律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最大的魅力就是共性之下的个体差异化。文不达意,一些更深刻的东西现在不是表达的合适时机。 ——一个1年级律师写在律所一体化浪潮下的某个出差之夜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