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今天是20:45下班的,已经算很不错了。 今天的主题是,“初探非诉律师的职业发展”。 读了好几年法学,我所想象的律师还是诉讼律师的样子,以前也从来不知道非诉律师什么样,就觉得很神秘,这几天才有一点粗浅了解。 和昨天一样,今天中午也是和那位会计师前辈散步,然后听他讲了他看到的非诉律师的职业发展。 他说,非诉律师和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律师非常不一样,不是法庭上唇枪舌剑,而是经常和会计师、券商、银行等一起工作,互相之间基本看不出太明显的差别,只是处理一个项目中不同方面的专业问题而已。非诉律师面对的很多问题与财务知识相交叉,所以要求非诉律师尽量要有财务知识,免得什么财务问题都去问别人。 据他了解,以K所为代表的红圈所,有不少律师会选择做几年之后跳槽去投行或者公司,都是不错的选择。去公司做法务总监、独立董事或董事长秘书,相对而言压力要小一些,工资要稳定一些,或者去投行,收入会更上一个台阶。投行很喜欢从律所和会计所分别挖人进来。如果打算去投行的话,尽量要考CPA和保荐代理人,作为知识的储备,然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人脉。(他说,该公司选择K所X合伙人来做,就是因为他们的董秘是K所出来的,与那位X合伙人关系好,所以交给他的团队——同等条件下交给熟人,这就是人脉的重要性) IPO算非诉业务中的大项。就我这几天的见闻来看,我发现IPO律师团队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出具一份法律报告书:由合伙人接项目,交给手下团队,由主办律师负责团队管理、整体把控和最后复核,由操作律师和律师助理、实习生共同完成这样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需要不断需要积累、整理材料,统计数据,尽职调查等等,完善各个细节。最后把这份报告汇同会计所、券商的报告一起交证监会审核,然后证监会发现问题就发回改进,全部通过才能上市,所以,一个IPO项目从立项到完成一般要做3、4年,前期整理材料,后期汇总数据、写报告、审核等等,都非常耗时间。 对于一个底层律师助理或实习生而言,这确实是一个螺丝钉的工作,因为一个项目非常大,作为在下面实际操作的人,很难看到项目的全貌,甚至连做到哪一步、还有什么工作都不知道。 那个会计师前辈跟我说,如果想在非诉领域有更多的发展,就不要满足于完成手头的工作,而是要去看一看整个任务的全貌是怎样,需要怎样整体把握,学习主办律师的总体领导管理的经验,否则就只是一个拿着高薪的高级打杂工人。虽然红圈所的薪水足以温饱,但也很难有太高的发展空间。 这时,我好像理解了WJ律师前辈曾经说的,红圈所出高起薪招进中国顶级的法学生来做螺丝钉,但很多人才都被他们浪费掉了,因为,除了极少部分人上升成为合伙人外,他们相当大部分都只是按部就班满足于完成手头工作——就我所见,严格按照律所的工作安排来做的话,确实是很难有成长的。 我们团队有一个学姐,今年研三,她很希望留用,所以她表现得非常积极,做得很好,我们实习生面临很多问题都拿去问她。在跟她的聊天中,她说,要自己积累很多细节知识,学会总结,了解背后的逻辑,把握全貌,这样才能让自己快速成长。 这几天,我回到酒店都是赶紧躺在床上,一动都不想动。可以想象那些上班族在下班回家之后,拿起书本学习,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进入职业之后的自主学习,可能会比在校期间的学习更为重要、更有利于长久发展(就这一点,我非常佩服我们办公室的几位同事,他们聊天话题里都时不时提到考什么什么证书,那位会计前辈就是已过CPA和注册税务师,准备明年参加法考)。 相比较而言,我以前参加过诉讼团队的实习,每一个实习生都能了解案件的全貌,理解案件的整体过程,面对法律问题,提升自己法律相关的能力,参与其中就能有很好的成长。而在非诉中,新人所面对的很多其实不是法律上的问题,不需法学知识来应对,而是繁琐的法律细节。比如说,IPO业务中大量工作就是核查不动产权属登记、核查合同、核查权利负担等等,绝大部分都是机械劳动性的工作,不需要用法学脑子也能解决(也许,只有更高级的非诉律师面对的法律问题,才需要用上法学脑子吧,我暂时没看到)。一个优秀的IPO律师,可能就是一个IPO业务的百科全书,他脑子里面知道每一个细节,但也许并不能说是一个杰出的法律人。 现在回想当时在保研时的选择,我放弃了南大非民商法的专业,而选择了武大的民商法(最后俩都没去…),现在想来,可能对于非诉讼律师而言,专业确实差别不大,因为专业知识基本都用不上,而完全需要在实践中重新学习。所以,对于有志于做非诉律师(或投行)的朋友,我推荐你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选专业,学校牌子比法学知识重要。 |
最新评论
不过个人认为:诉讼才是律师之本
再考CPA半条命没了,这个考试更烧脑伤身
那是几大红圈所和精品所的起薪。
这几家对学历要求很高,甚至不比券商投行部来得低。
我打算分开几年来,平时工作,一年通过几乎不可能,而且本人资质一般
CpA考期五年,很多人不到五年就放弃了
别太小看自己 高估了困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你若不傻就知道在法律行业该选法大
我也实习过非诉IPO团队,cpa证书有固然是好的,但是就面试和我实习的后续来看,没有也没什么关系,所里高年级的律师也没有CPA证书(我问过他们,而且这个所还是上海的精品所,不过我实习的是在杭州的分所,可能质量差了点??),他们并不太看重你是否有CPA证书,稍微懂点财务方面知识就好,毕竟我们是一个团队啊,券商是大头,还有会所,那些事情都有他们去做,不然公司请他们来是干什么吃的?当然啦,为了自己职业的发展,能有考个cpa是最好不过啦。——这仅是我一小段实习的看法,还是挺同意楼主的说法的,或许不同地方不同所的现象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