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幸存者偏差。 我在学法网的上一个帖子里说到:第一年执业,执业满半年收入过20万,到目前即将突破30万,日记里有人对我收入提出质疑。既然有质疑,那么今天正好聊回顾一下的从业经历,给自己这段经历留下点文字。 先说说自己的经历,五院四系法本,本科过司法考试,国外硕。16年下半年进律所,19年上半年拿执业证。 我的第一位师傅曾经说过:每一件事情你付出的精力都不会是白费的。我以非诉作为了自己的职业开端,服务的都是高端客户,大企业、厅级政府部门、县/区政府及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不得不说国外留学的一大好处就是面对这些高端客户不怯场、不怕事,加上自己注重与顾问单位的对接人员的为人处世,主要负责的顾问单位对我影响还可以(虽然现在想想做的确实很差劲)。我总结过非诉工作带给我的职业优势:(1)规范化处理各项事情;(2)法律风险的把控与规避;(3)政府内部处理事情的流程;(4)合同审核、法律意见书、备忘录等的起草;(5)不管面对多大的领导,不怯场,etc. 后面我主要做诉讼业务,不得不说,我见到所里的诉讼律师,不管是独立执业还是授薪的团队律师,大部分都非常的懒惰,特别是团队律师。我十分惊讶为什么他们下班回家的时候可以不带笔记本回家,惊讶他们回家之后基本不加班,惊讶他们穿着十分随意,更惊讶大部分律师的收入居然只能谓之为养家糊口(后面所里的财务人员告诉我的)。最可怕的是,他们回家不看书也不办理案件。而我在做非诉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审核不完的合同,写不完的法律意见书/备忘录。经济状况的对比也很明显,之前团队成员好几个开的车也都是40万+,诉讼时我开的车比个别高伙的车都好。那个时候,对案件有股发自内心的热爱,很小的案子都会不计成本的去办,团队的案件也都很尽力去做。在非诉经历和自己有意识的开拓安源的帮助下,我诉讼实习期的第一年收入就超过了12万(基本工资只有3000,我办案分给指导老师的钱都比我的工资高,真讽刺)。但我很清楚,留在团队并不利于我自己的成长,一是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不喜欢被别人管/指手画脚;二是实习期开拓了一些案源,被分走那么多钱,我心里极不平衡;第三,我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独立执业的基本技能,团队能学到的东西不够多。实际上,拿证之前老板留我时承诺我拿证的第一年到手可以拿到20万,但我依然下了走的决心。因为我知道他人的承诺都是一句话而已,自己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独立执业之前及独立执业之后,因为紧张,我做了很多关于案源开拓知识的准备。反复看了如高杉俊关于青年律师应该如何开拓案源的帖子,也浏览了学法网里的各种经验贴,最为重要的是听了师兄介绍的开拓案源方法(因为很管用,所以要保密,哈哈)。独立执业的第一个月,只有一笔1500律师函的收入,扣税之后只有1200;第二个案子是独立执业的第二个月里与另外一个律师合作的刑事案子,写了一份很详细的法律意见书,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做出了不起诉决定,虽然只收了1万块。再后面就慢慢打开了局面,案件涌了过来。 回首独立执业,我一直认为我的成绩大部分是因为有那些本科师兄师姐的提携,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给我案子做,但是他们的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传授,对我影响深远。跟他们比起来,我依然还是没法像他们一样处事优秀,但是跟他们日常相处中,总能感觉到一股向上的内在动力。这股动力一直在催促自己努力进步。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做非诉时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老板,做诉讼时有很好的历练,独立执业的前后又有很好的师兄、师姐照顾。但是转念一想,好的平台是因为我的学历拿得出手,诉讼有好的历练离不开非诉平台打的底子+我有台40万的车,好的师兄、师姐指导是因为机缘巧合的活动让他们了解了我。总之,人生的一环更另一环是紧紧相扣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很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昨天决定了今天,今天决定了明天,诚如此。 质疑我的人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做不到,二是也没见过人做到。而我是见过的。我非诉团队的一个前辈,农村出身,武大法律硕士,拿证后独立,第一年换车,第二年买房结婚,第三年(今年)已经做合伙人与人一起开了新所。以前我很羡慕他,甚至有一丝丝的嫉妒,因为他实在是太优秀,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夸他,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律师,而那时的我算是一个非常不得志的新人,屡屡挨骂,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律师。很讽刺的是现在有前辈夸我适合做律师,也许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吧(非诉换所转到诉讼)。 最后,我认为我最大的优点是会观察别人的优点并吸收为自己所用。没人教就多去看书、看帖子,多去跟前辈们学习,请吃饭、打牌、喝咖啡这些钱跟经验比起来都是小钱。某一些成绩的出现,是各种机缘巧合的结果,但终究是能总结出一般规律的。不停总结、反思,很有必要。高中到现在保存下来的日记,真的是人生的一大财富。 |
最新评论
最想知道的还是“师兄介绍的开拓案源方法”,求点拨一二
长沙
谢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