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借口,看似包含贬义,其实细加分析,就会发现,找借口是人的机能反应,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功能之一。错误只能尽力避免,丝毫错误都不会犯的人,那是神仙范畴,不是人的行列。当错误已然发生,不可避免之时,我们只能接受,然后开始回顾这个错误为什么会发生。人犯错误会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即使他做好了推脱全部责任的准备。当这种精神压力或者精神恐惧以有形之势或无形之势迎面袭来的时候,人们会禁不住颤抖,禁不住颤栗。为了应对这种迎面而来的冲击,人们会想法分散它的力量,以保护自己免受摧残。 错误没有发生之时,我们就在承受错误所带来的折磨。儿童之所以天真快乐,就是他们没有受到过来自“错误”的打击。人们一旦被打击过,这种痛觉就异常深刻,这种感受就如同纹身一般,被雕刻在脑细胞上,历久弥新。被鞭炮炸过的人,即使一想到自己要去燃放鞭炮,也会深深感受到来自旧伤的痛楚。这种修正自己行为的记忆,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是,这种保护,却是用一种想象的伤害来制止真实的伤害。当这种保护机能被过多地触发时,人们就会发生混乱,产生对这种保护机能的质疑。这种质疑是:到底来自想象的伤害对自己产生的伤害大,还是真实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大。我们在教育儿童时,总会吓唬孩子,例如这样对孩子说“不要从高处跳,否则会摔断腿”。这对孩子是否有用,取决于孩子有没有摔断过腿。如果曾断过腿,那你所说的这句话,会唤醒孩子腿断时的痛苦,基于这种痛苦,他决定不会从高处跳了。如果这个孩子从没有断过腿,也没断过其他什么部位,那你所说的这句话,便不会有什么作用。因为,他无法想象出这种痛苦。 错误发生时,我们会处在极度痛苦之中。这种痛苦有一种成分是自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种疑问来自灵魂深处,是对自我行为不可控的一种疑惑,是对冲动或者疏忽的一种懊悔。每当这时,人们往往想将时间往后拨,回到这个时间节点前,根据现有的报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眼前的状况。但是,根据现有科技,这种举措属于想象范畴。这种痛苦,有很大一种成分是现实对本人的物理打击,随之来的是精神打击。例如,工作没有按质按量完成时,你不得不加班,当别人都在家中欢乐时,你一个人在办公室劳累。这种劳累属于物理上的、身体上的切肤之痛。你渴望像别人一样享受轻松、欢愉,但却得不到,现实与理想一对比,精神上更加受虐。 我亲眼见过,准备协议离婚的当事人,来到律所后,两个人都很平静,但当我代书时,讯问他们孩子归谁抚养、财产如何分割时,男的突然痛哭流涕,狠力地扇自己的耳光,啪啪作响,口中说着“悔不该当初”的话。此时此刻,男的正在遭受“错误所带来的痛苦”,他的错误就是酒后家暴,他的痛苦就是妻子将要离他而去。 错误发生后,我们仍处在痛苦的余波中。错误发生后,不仅自己不会马上忘记,其他人也不会立刻忘记。自己与大家都是礼貌性地、有修养性地不再提及,但内心深处,彼此都心知肚明。这种余波,要用很长时间,让大家才能彼此淡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凡人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这种错误,可能是工作中的失误,可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误区,可能是自己向下的堕落。当错误真的不可避免地发生时,那么,请找一找借口,请厚脸皮一次,请推诿一次。我们要活下去,活下去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不找借口,我们全身心地承受错误所带来的打击,百分之百地承受,我们会身心俱裂的。 |
最新评论
女人都会犯的错误——都是月亮惹的祸。
原来,一些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去做,去做,去做,才发现没那么难。
期待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