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此文为《从贵阳到北京,我的律师日志(连载)》的第12部分: 虽然在北京这些日子,还没有太多的案子,但每天还是坚持到律所上班。如果没有特殊安排,早上9点半就到了律所,在办公室写写文章,研究下案例,到其他办公室、工位上找同事聊天,或者邀请投缘的美女到办公室喝茶、深入交流,这是快速了解一家律所结构、文化的方式之一。 其中,与一位同行的交流,深深地触动了我。他执业时间不长,两年不到,半年前开始独立,此前都是在律所团队做授薪律师。这位律师92年出生,非常年轻,在外地上的大学,在北京没有校友资源,其他人脉资源也很一般,没有什么亲戚和背景,完全就是草根律师一枚啊。 他告诉我,独立前曾经在北京一家专注交通事故案件的律所工作过,主要负责市场营销,每天奔波于北京各大医院,并且只干一件事,到住院部病房,锁定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并和他们聊天,把名片发出去。那问题来了,首先,医院每天有那么多患者,要锁定交通事故伤者,有如大海捞针。 为此,团队中有人专门搜集了各大医院的患者信息,从而缩小了检索范围。其次,即便锁定了患者信息,但在每个病房中,要能迅速确定目标人员,也并非易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律师要锻炼极强的洞察力及亲和力。 具体到实践中,有一个技术性操作,进入到病房,注意看哪位患者先看自己,就率先和这位患者接触、交流,但需要注意,不能一开始就问患者,是否需要委托律师,应当以关心的口吻切入,否则容易惹人排斥,一不留神,很可能被驱赶出门,遇到脾气不好的,被骂几句也是常有的事。 在交流中,要随时观察其他患者的反应,因为一旦发现目标锁定错误,应当及时终止交流,转移视线,寻找下一位交流对象。那么,在此前交流中,听得最认真的患者,就是接下来重点关注的对象,很有可能就是要锁定的目标人员。 正因为有此前的积累,这位律师律师独立后,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途径,并能短时间内接到一些案子,虽然标的不大,但也算是小有收获。 说到具体的推广方式,他提到重要的一点,虎视眈眈、主动出击,在北京这座城市,法律实务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到令人难以置信,除了北京律师,还有市场人员、法律工作者、异地挂证律师,保守估计,至少也有十万人了吧,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作为普通律师,再不主动一些,别说吃肉,骨头都没有。 北京律师的压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我想,在任何地方,都无法回避“二八定律”这一重要规律。要想做到律师大潮中的“二”,不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需要做人做事方面的正当性、合理性。 北京的雨,最近多了起来。此刻游走在街巷的人们,像弥漫在天空中的乌云,随着暴雨的降临,整个世界经受着强烈的洗涤和考验,弱小的花草在一顿冲击下,早已放弃抵抗,弯下了笔直的枝干。而路旁的柳树,在狂风暴雨中,纹丝不动。 雨后的空气,夹杂着青草味,通透而凉爽,彩虹在空中架起一座桥,通往美丽的云霄,那里是无数人心中,趋之若鹜的圣地。 (未完待续,查看更多请进入《从贵阳到北京,我的律师日志(连载)》) |
最新评论
少喝点酒就好了啊我考试的时候给我呗你告诉他一声就行了啊啊啊啊啊啊我的意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