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一、为啥要写这篇帖子? 上篇《领证&法考含金量&第二次面试&应届生选择行业的一些看法》帖子最后简略的写了对AI看法,有个大哥评论说“就看最后一段ai就是纸上谈兵,律师行业没做过的就别发表评论了,自己跳进来干一干,实践一下就什么都清楚了。”好吧,咱就开一贴详细说说。既然闲聊,别那么学术的严格定义AI,宽泛一点儿,信息化,系统化,人工智能都算上。 二、先说说为啥早期过司考、律师从业的人会觉得现在过法考难度低通过率高? 是不是有这种论调,网上或现实中那些10年20年前过的人会说,你看现在法考多简单,通过率那么高,想当年我考的时候,巴拉巴拉。。。但如果真的对比历年的真题,除了个别年份,整体来说考题的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逐年加大的。真正在变的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难度。20年前我一个非法本的如果想考,排除报考资格的要求,想获取考试的知识和信息,找学法律的朋友,找书,找笔记,蹭课,想想这劳神费力的程度,我这种怕麻烦的中途早就放弃了。现在呢,再次感谢下学法网,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Ipad全搞定了。网络极大的降低了获取知识和考试信息的成本和难度。打破知识获取壁垒,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不是题变简单了,是由于信息化的作用整体水平再提升,同时跨行业入场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算不算信息化对律师行业的一种冲击?这是已经发生的冲击。 三、再说说律师行业没做过有没有资格发表评论? 我这个暴脾气,我评论一个鸡蛋,一定要会下蛋吗?看过鸡下蛋不行吗?还有你咋知道我不会下蛋?我虽然19年才过的法考,但是行业相关,参与过1000笔以上的诉讼案件。来,请这个量级的律师朋友们举个手,唉唉,当过法官的朋友请先坐下,您们辛苦了。 1、已经发生的情况。 有没有发现裁判文书网有时候会特别特别卡,频繁访问还有可能会被网站屏蔽IP无法访问。用过法海网,企查查,企信网,天眼查的朋友们有没有好奇他们的企业涉诉信息是哪里来的?既然是公开信息,用爬虫不犯法吧。你费事巴拉的去找判例,人家有全套你气不气,而且还实时更新。检索工具的出现,对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判例搜索便利性的提升,方便律师的同时,是不是也在方便诉讼委托人。信息化,对于信息获取门槛降低,针对普通人,简单的诉讼案件,诉讼难度降低,会不会某种程度上冲击普通律师的市场,委托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不好忽悠。 2、正在发生的情况。 杭州广州北京的互联网法院可以了解一下,虽然目前功能不是很成熟,但可以从中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北京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是北京全境的互联网案件。如果将来全部或者部分流程走线上,某些律师基于人情关系产生的优势会消失。之前你代理不是比别人流程跑的快吗?现在线上排队。你不是能影响自由裁量吗?线上可以参与旁听。透明度的提升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寻租,但是会改变寻租的格局。 仲裁也可以了解下,18、19年的一个小风口。某仲裁委18年案件量20万+,在册仲裁员200多,18年工作日232天,粗算每个仲裁员每天5个案件。仲裁员里的法律大咖是不屑接小案子的,实际上参与这些案件的仲裁员人均远高于每天5件,这还是受限于案件量,不是最大处理能力。想想前段时间新闻里一年200多案件抑郁自杀的女法官,仲裁委是怎么做到的?从提起仲裁申请、上传仲裁材料、受理、缴费、通知和文书送达、选仲裁员、开庭、到调解裁决全程线上操作。每个仲裁委背后都有平台公司的技术支持,哦对了,杭州互联网法院背后的技术支持是阿里。利用系统,简化流程中的人工参与,OCR读取证据材料,智能抓取关键信息等,极大的提高仲裁效率。很多需要律师跑腿的活儿被替代了。虽然这仲裁委19年内部出了问题,裁决书去中院经常不予执行 ![]() 我之前参与的诉讼案件,应用系统后,按模板自动整理证据材料,自动生成起诉状,律师直接跑法院就成了,合作律所的律师费直接砍了一半。仲裁的业务直接跟仲裁委谈,实现系统对接,直接跳过律师了。一天仲裁立案几百件轻轻松松,如果系统完善,减少人工审核的内容,效率还能更高。 四、关于未来的趋势和冲击。 没学过周易,不会算卦。上一篇帖子《领证&法考含金量&第二次面试&应届生选择行业的一些看法》结尾说的,可能会对行业造成冲击,至少部分工作会被AI替代。你的记忆能超过计算机是咋的?柯洁都能输给埃尔法狗,逻辑一定是人类不可战胜的优势吗? 咱们天马行空鬼扯一下: 20XX年,某当事人想咨询个简单案件,一问律师,咨询费2000,代理费20000。某度某里人工智能平台,咨询免费,协助诉讼200。在AI助手引导下,当事人口述案件事实,AI助手语音识别并做案件分析后,ding,弹出相关法条司法解释、判例、并附诉讼请求、证据准备、举证、质证、庭辩话术等法律建议。询问是否需要协助诉讼?缴费200。ding,弹出管辖地法院在线受理页面,AI根据咨询内容生成起诉状,生物特征识别确认身份并盖时间戳,证据存取证区块链化,连同起诉状自动提交。巴拉巴拉,开庭全程通过MR,AI助手全程代答,当事人只需要点头摇头。这段是纯胡扯的,但是未来啥样,谁说的准呢。 最后,怎么我就纸上谈兵了,来兄弟,欢迎讨论or抬杠or掰扯。 |
最新评论
典型民间借贷,多当事人,多笔借贷,打条子没拿钱但知道拿钱人借钱事实,没条子人实际占有并使用款项但不承认并反咬打条子人,实际占用人与放款人之前不认识,证明放款人系职业放贷人证据不足。打条子的与放款人之间聊天记录,录音指向模糊,案件证据繁多,关系复杂,许多事实不清,你让AI给打条子人制定诉讼策略去。
没干过律师就别鬼扯。
和美女探讨问题真舒服,知性,逻辑清晰。其实大家关注的点不太一样,信息化,系统化,人工智能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市场就这么大,效率提升竞争加剧,厉害的律师能接的业务会更多,小律师会不会越来越没活儿干?这也算一种冲击吧。我说的是部分替代,含义包含律师的部分职能和部分律师本人。
我不是学计算机的,学的电子。您说的数学模型我不懂,是算法吗?这个受不受算力的影响?量子计算的发展会有助力吧。5G铺开后,对终端的算力要求降低,会对ai的发展有帮助吧。
现在某些公司的电话业务在应用初级的人工智能应答,目前看智能程度还很蠢,但已经开始应用了。谷歌人工智能订餐那个演示还是挺牛逼的,如果配套相应的知识库,法律咨询的一些功能就能实现了。
金融机构的资管
努力做到行业前20%
您是不是律师?您从事律师行业几年了?如果您没入行或是刚入行,我劝您趁早换个行业吧。我的天,您这个表达能力真的堪忧,您的理解能力也是醉了。我也是蠢,为了您的回复还浪费几小时单开了一贴。
先说您表达能力的问题,基本的法言法语您懂吗?什么是打条子,借条还是欠条?民间借贷放款人这说法准确吗?出借人好不好?"打条子"的借款人与收款人为什么不一致?指定第三人收款还是什么?职业放贷人认定司法解释标准您研究过没?基本的案件事实您都描述不清。
再说理解能力问题。您听懂我说的是什么吗就上这儿抬杠来了。我说部分取代您听不懂吗?我特指事实认定了吗?我文章里有写事实认定的部分了吗?
您要不然单开个帖子表述清楚,咱们详细聊聊民间借贷?
您说的有道理。
但是科技发展不是线性的,应用发展速度在地理区域和行业之间也不是平行。
科幻电影小说里中不都是空穴来风,1984里关于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的描述不已经实现了吗
本来就是闲扯的话题,畅想下未来,一听一乐。
科技发展是递进式的,改变行业也不是一蹴而就。过程中会有机遇和危机。
我懂您的意思了,马克思说,法律不是社会大众集体意志的体现,而是统治阶级集体的长远的意志的体现。科技和法律有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