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写这个经验贴的时候,两岁的儿子还趴在我肚子上玩他的混凝土搅拌车。码字虽然有些困难,可我觉得刚经历过法考这场鏖战,似乎必须得留下点什么。特别很想对那些跟我一样在职的备考同学,那些为家庭、工作奔波又不放弃追逐自己梦想的朋友们说,真的不要怀疑自己! 生完二宝六个月刚上班的那段时间,突然感觉自己跟社会脱节了,孕傻、身材走形、工作断层...每天围着两个孩子转,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一个独立要强的女生,那段时间真的有点一蹶不振,怀疑人生。2020年春节过后决定法考的时候,自己还在哺乳期,根据同事那些过来人的经验报了XX八百多的不过包退班,当收到一摞一摞有着油墨香味的书的时候,心中竟有种久违了的兴奋,是胸中那种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汹涌澎湃,我在心里对自己默默说了句:为自己,拼一把! 可是一直到春节过后的三四月份,自己始终浑浑噩噩没有进入状态。每天偶尔想起来就听听视频课,复习杂乱无章,做一道题目就会读上半天,更不用说正确率了。看着网上那么多同学每天花五六个小时去学习,尤其是脱产备考的那些同学讨论着法律问题时的游刃有余,我一度没了信心,感觉自己离法考差太远了。可现实是,明年大宝就上一年级了,到时候要接送、辅导孩子,留给自己的时间会更少,想到这里只能攥起拳头,背水一战。为了克服惰性,我建了个在职人员法考学习群,坚持跟一群在职备考的朋友一起打卡学习,交流经验,微博上关注了xx教我课程的每个老师,跟上他们的学习节奏,学习氛围慢慢营造起来了。 ![]() ![]() ![]() 五月份算是正式开始学习,客观题的备考,我先是把精讲视频课程对照书本仔仔细细听了一遍。可事后我反思,当初在这第一轮精讲上面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最后做真题时间仅剩2个月,模拟题更是完全没时间做了,这种没有配套做题作为巩固的复习是千万不可取的。个人认为,应该适当压缩听课时间,把更多时间放在真题训练上,真题至少保证做2遍,以真题回顾、反馈和巩固知识点,这样比单纯听课效果要明显很多。且近十几年的真题已经涵盖了大部分知识点,使得我们的学习更加有的放矢。总之,真题特别特别重要!我就是最后的两个月,我认认真真做了真题。每道题认真仔细看分析讲解,然后回教材里对照知识点查漏补缺,这期间感觉知识储备量突飞猛进,所以强烈建议大家认真地去研磨真题。 关于客观题的老师选择,我没有太多纠结,就这样跟着客观题学习包里面的老师去学,事实是每个老师都有各自有他的优点。例如徐光华老师,刚接触他的课程事感觉他总是讲的很宽泛,有时候甚至感觉他东拉西扯并不切题,可越往后复习越发现他思考的深度和讲课的技巧,他是在帮助学员深刻理解知识点,特别是面对主观题中几种罪名的比较分析时,徐老师讲课时的深入剖析就会让我们很受用。所以,客观题的应试真的不需要特别在老师上纠结,这些市面上讲课的老师应付通过考试水平真的不用去怀疑,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即可。 ![]() ![]() 主观题的复习,我吃了跟大部分考生一样的亏,以为自己通过客观题无望,过早开启自嗨模式,结果浪费了十天的时间,后期客观题成绩出来,自己竟然超了12分,慌乱中开始买书、找资料复习,最后那十几天真是昏天暗地,完全拼了,虽结果通过了,可如果能早些开始,可能不会这么被动。想想最后通过主观,既有侥幸也有技巧,我觉得有几点可以与大家共勉: 一是客观题结束尽早开始主观的复习。因为客观题考试不是按照实际成绩公布,在你考试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当年度通过率的需要,都会有相应的“赋分”,因此结果可能比你预计的要乐观很多,因此,提早开始准备主观,不要让自己陷入被动; 二是重视第一道大题,即职业道德部分。这道题准备充分与否分数差别比我们想象中要大,而且此题顺利作答,不论从时间还是心理上,都为后面的案例分析赢得了优势。我认为马峰老师的讲解非常成功的,他反对千篇一律套用固定的模板,而是把整套内容拆分出了几个部分,把必须背诵的整合在一起,最后根据所考内容让考生自己组合,这样既保证了官方语言表述,有避免重合性模板的出现。其他老师的我没有接触自然也无发言权。 三是主观题答题尽量全面。对于踩点得分的题目,“全面”真的太重要,每个采分点有即得分,没有就无分,因此特别是涉及比较罪名之类的部分,一定正反、前后都不要遗漏才好。 最后,不要太纠结法条。我几乎没有写什么法条。有几道题目开头写了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规定…”也是可有可无的寒暄。所以个人感觉还是重在大题内容和所讲的道理有无针对性,而不必非纠结法条的契合和精准。 ![]() ![]() 关于在职复习时间的问题。切身感受时间真的就是海绵里的水,需要自己去挤。我会利用上下班开车的时间听视频音频课程,利用工作之余大片的时间听课,零碎时间刷题。晚上回到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开车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喂奶的时候都去听音频,生怕浪费一点点时间。十二点甚至一两点睡觉是家常便饭,生活一切的节奏都围绕着学习。女儿经常在我学习时候问我:妈妈,什么时候能陪我玩?什么时候才能不学习?小宝在旁边一直喊妈妈抱抱,又哭又闹,我自己也练就了一副“充耳不闻”的本领。想想那段时间,真的亏欠两个孩子太多了。还好工作上领导同事也很理解,尽最大能力为我提供帮助,家人也给与我特别多的支持。还好,一次性通过了,出成绩前天晚上连续几个噩梦都是从头再来,因为对于我,这一切,真的太难了。 还好,苦心人天不负,只要足够努力,二胎在职妈妈也可以有资格做梦,希望我们都能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最新评论
太了不起,可以边带孩儿边学习。我只有在哺乳和哄睡的时候能听一点课,根本看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