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我从司法考试复习开始就一直在学法网潜水,看着大家的经验贴,分享着和大家一样的酸甜苦辣,真的有同命相连的感动……,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坛子里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让我每次都不得不“呵呵”,然后感叹一句“这是哪来的XX”。今天趁着“该领证的也已经申请完了,没通过或者准备考试的还没进入正式的复习状态”的当口,和大家一起调侃一下坛子里的几大“怪”现象,希望大家能以轻松的心态来看待司考。 1、关于法本与非法本参加司考的问题 经常看到标题为“非法本,一次通过……”或“非法本不应参加司法考试”之类的帖子,我姑且把这两种帖子称为“炫耀帖”和“酸葡萄帖”,我觉得这两个词完全可以反映出大部分发此类帖子的发帖人的心态,所以也来说说自己对法本与非法本的理解。总的来说,我同意某些人所说的在法学思维上法本和非法本的是存在区别的。我02年进入大学,那时大学还算是“传道授业解惑”,那时也只能大学毕业后参加司考,那时司考通过率还不计入考核范围,所以大家还能踏踏实实的学些理论。而我现在的理论,也真就是那时沉淀下来的。我不知道现在大学里都学些什么,老师的教学重点在哪里,但当时我的老师都会在开课之初把要看的书单列出来,什么《法律帝国》、《论法的精神》之类的,即使没看过或者没看全,但至少在同学讨论时你也能了解到一些,即使你再学渣,再不学习,你周围的法学环境也多少会影响你,我想非法本的学生是不会有这种经历的吧?其次,对于某些法律问题,我不得不说,法本的学生的确了解的比非法本的学生多些。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民法而言,上学时,老师会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对某一问题的观点讲出来,会把日本、台湾以及大陆的观点讲出来,会把王利明与梁慧星的观点讲出来,然后留给学生发散性思维,但是司考要求以出题人的观点为正确答案,我想仅这点而言,法本学生是吃亏的,因为他们支持的观点未必是出题人的观点,而非法本学生显然没这种困扰,他们从学习法律之初就已经被灌输了一种观点,无论是哪家,非错即对。所以让非法本的承认法学思维上的差异,没什么可丢脸的。但要说这种差异有多大,我觉得那倒未必,法律毕竟是应用型学科,从理论到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地法学专业学生也不是全都从事法律工作;另外,法律也不是曲高和寡的高端领域,需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比如财务、经济、医学,拥有不同专业的非法学学生可能在实践中更有优势。学法网微信号(xuefa5)司考必备!有些人说什么国外的法学教育,非法学背景不能考司考,但你知不知道,国外的大学本科阶段是没有法学专业的,他们要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修满学分才能考虑学习法律。所以,不让非法本专业的学生参加司考有点……最后,我要站在非法本同学的立场上说句话,全国这么多考试,有几个是真正有专业限制的?与司考其名的注会考试都没限制专业,司考凭啥限制?只要你确认自己有能力,考呗!! 2、关于是否“零基础”的问题 其实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最没必要讨论或者是炫耀的。什么叫“零基础”?电视里天天播法制节目,再没有法学背景的人也该耳濡目染地知道些法律吧,连我学计算机的老公都知道“丢失了原件的复印件不能作为单独证据”,我就不信其他人一点都不了解法律,行政法、公司法之类的的确高大上,但婚姻法、刑法、民法、合同法,不都是法制栏目的重点吗?至于剩下的“高大上”法律,就算是法学毕业生,也未必会真正用到,除了自己工作涉及到这些法律的,剩下的几年之内全都忘光光,而且中国的法律一直在不停的在修订,即使你今天记住了,明天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呢,所以“零基础”真的只是个噱头。 3、关于司考复习时间的问题 这也是一个热门话题,我在此必须实实在在地给没通过司法考试或准备参加司法考试的同学们说一句:千万别相信什么“非法本、零基础、一个月通过司法考试”之类的帖子!我可以很负责地跟大家说,如果你的智商属于正常水平,1000个小时的复习时间是必须的!那些一个月过司考的,不是走狗屎运的,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司考是道坎,过了随便怎么说都行,没过就是一次伤。我从06年毕业至今,一共考过三次司考,这三次考试可能能代表很多考生的状态。第一次是本科毕业那年,真的是裸考,298分。这就是法学本科教育到司法考试的距离,我不能代表全部法学学生,但可以供大家参考。第二次是上研究生后的第二年,复习了一个夏天,报了辅导班,也买了练习题,考了354分,当时正处于毕业后是否继续从事法律的矛盾期,对司法考试也抱着过不过无所谓的态度,所以事实证明,要考司考,坚定信心很重要。第三次是前年,因为老公说这是最后一次,明年要要宝宝,所以有什么心愿都要赶紧去完成,这次复习了大概500多个小时,考了整整360分。需要说明的是,这500多个小时,真的没有一分钟浪费,全部都是高效的复习。在此情况下,我放弃了民法和商法的部分内容,因为工作中天天都用到,所以我说1000个小时是必须的。 最后,希望学法网上仍然在备战司考的童鞋都能过司考!点击查看更多司考经验。关注学法网微信号(xuefa5)让在司考路上的您少走更多弯路! |
最新评论
楼主的话还是很中肯的,这2~3年 大学里的教育是什么 样不知道,但是我们以前度大学的时候 教学还真和司考很脱节,我记得当时 老师上课基本都是在介绍各种学术观点和比较其理论优势和理论的缺陷。布置的作业也是 读各种学术的文章 来选择支持的学术观点及其理由和支撑点,如果批驳某一个观点 他的缺陷和你的理论支撑点在那里 都要求在书里找出来写成自圆其说的文章。在不停的比较和分析,并且排斥那种认定某一个观点为正确的思维方式你要这么写铁定被老师批驳教育 ,4年 7年下来如果不调整这种思维直接去司考 基本就是学得越好 过关司考可能性越低,反而学院里那些天天耍 不上课,没有先入为主负担的。大四了在专心搞司考奔着工作去的 过关的还多些。
其实说法律思维是个伪命题 围绕这个来支持批驳法本和非法本之争论都是搞错关键点了,比较和分析学术观点理论的优缺点并且探求这背后的理论根源支撑点才是法本和非法本的分别,这是一个方法论认同和不认同的关系,只要 搞学术的 管你什么学科,一旦进入理论层面的研究 这个方法论问题都是必须面对的 而不是只有法学研究才有这个问题 ,准确的说 这不是法律思维 而是法学思维,法律思维只要你相信法律,了解法律并用它来指导你的行为都可以说是法律思维,但是法学思维就不是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比较和分析,非对即错的区分方法是要绝对排斥掉的
我现在跟的一个老师12年的时候就是一个月过的。他的方法也跟别人不一样。我觉得你太一概而论了。不相信有奇人异士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