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2012年工科毕业,从大学到就业都是家里安排,对自己的人生甚至从未掌控过。国企五年顺利晋为工程师,北方四线城市,家里思想观念普遍保守,“旱涝保收”、“铁饭碗”、“稳稳当当”才是正道。月平均工资5000,2018年三月底了解法考,四月恰逢工作调动,从基层进入机关宣传,于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一、工作背景。 国企机关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前途无量,可偏偏在我眼里“前途无亮”。一是人员年龄构成。受到大环境影响,近五年来公司基本未进新人,反而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老龄化逐渐显现,虽然在今后三年即将迎来退休高峰,但是论资排辈的人并不少,同时,即便从“科员”提升为“副科”,除了相应的工资奖金增长外,工作量也会大幅度提升。二是上升空间受限。工业为主的国企处级单位,科级干部男女比例,50:1。不是说50个科级岗位中就有一个女性,而是包括各基层书记在内51个科级干部岗位,只有一个女性,这就意味着副科基本就是事业的终点。而且我同那位女领导十分熟悉,她的工作强度是,一个人顶一个科。我自忖无法成为下一个她,所以在处级单位的发展,并不看好。 二、自身条件。 理科生,毕业于211工科院校,五年基层技术岗位,一年半政工宣传岗位,最大弱项便是年龄问题,即将三十,目前没有生育的打算。 三、法考历程。 2018年的清明过后我开始正式接触法考。报了个视频班,每天坚持学习。因为我从一开始便把律师作为一次真正的自我抉择,所以算是拼尽全力。在上班和学习的双项高压下,七月在单位楼梯间壮烈骨折,开始集中备考。国企最大的好处是我真的从七月赖到了二考结束,在此期间工资奖金照常。 四、法对于我。 从第一节视频课开始我便知道我对于法学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不是不知天高地厚,我一直认为每一学科所带给个人的感觉不同,意味着你对此的悟性不同。法学给我的感觉是亲近的,自然的,是调理清晰的。因为是报班学习,在后期和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我发现,法的广度认知是靠时间积淀的,但对法的深度理解却是要依附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人生哲学也会随着知识的积淀而逐渐改变,但大的基调就在那,骨子里的东西你想改变真的是难上加难。所以有的人成长的就快,有的人就很慢,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我知道我现在的思考只是皮毛,但法律是用一生来学习实践的,我并不焦急,也不担心。 五、律师就职环境。 真的是没有一丝背景,我是不会迈出这一步的。熟识我们这里一优秀律所的主任,主任在一次面谈两次电话联系后对我十分看好。(家里人说就是为了骗我去当苦力)并且答应亲自带我。估计是想在未来出师后的一段时间给他当当助理,但这些我都不放在心上,学成之后,打算走上考研道路,离开这个城市。当然这都是后话。简而言之,就是有个靠谱的师傅带。 为什么还没走。因为我们是按照季度发奖金,等着三月中旬请年休假,这样能把第一季度的奖金拿到手。初步计划四月先去律所一个月,看看到底如何,至少要知道自己适合不适合。就是不知道一个月能试出来个什么,也不知道这样安排时间够不够。 一个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方,一个是充满变数充满未知的地方。选择来选择去,其实不过就是围城,墙里看墙外,风光无限,墙外看墙里,怡然自得。 |
最新评论
结婚了,老公一起考试,也刚刚通过,目前我们还没有生育的计划。
哈哈,法务部都要走人了,看来我更不用思前顾后了。
时间就这么多,想好了,及时抉择
如果你是HR,怕是招不到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