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一、本人情况(女生)= 1.如题,法学211本科毕业3年,在国企工作。毕业那年为什么不考?因为当时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明知身份证过期仍然不愿浪费复习时间去补办,直接结果就是考不了。所以奉劝大家,按规定严格操作,身份证过期的必须补办!当时心里的感觉五味杂陈,就是当你全神贯注地复习了半年,然后告诉你连用这些知识上场的机会都没有???以至于为什么后来过了三年才重考,理应第二年还有记忆的时候顺势而上,答案就是太难受了,不想再提。 2.这件事影响有多大?当年觉得没啥影响,因为也不想从事法律行业,就觉得太累了。找了现在的500强国企,以应届生的身份有编制,当时十分满意。但过后每每有人问你什么专业,下一个问题必定是那过了司考没有。直到现在我发现了国企体制的僵硬、疲软、夕阳,就算做了十多年的工作你一样是可以被人替代的,不会因为时间的积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看着我的上层领导依旧疲于奔命,让我没有了再上一步的动力。 3.状态:未婚,爸妈刚搬来我所在城市定居(家里装修事多,各种乱七八糟),工作导致每天高压,传说中的996。 4.为什么在这么忙的时候要重新开始一个曾经伤害我且必须用时间堆出来的考试:第一,男朋友准备毕业正在考;第二,想辞职做专业的事;第三,法律人必须过司考;第四,我忙到九十点都是在等领导接待客户,所以我觉得荒废时间要利用。 二、资料选择 1.资料选择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2018年年初的时候本来想考的,结果因为工作太忙结果一上来就买了一本刘凤科的讲义书(拍死人的砖头厚度)直接不知不觉地放弃。所以俗语有云万事开头难,做一件事最难的莫过于你下定决心开始的这个动作,一旦下了决心后面的都会为之付出。考过司考的人都知道一个感觉:最后冲刺3小时的讲义有种还不如一上来直接看这薄薄的20页……道理是这个,不过大家还是要在前面打牢基础后面才能有这种飞翔的感觉! 2.客观题。客观题都是选择题有水的成分,主观题要实打实地分析我害怕所以报了,不想第二年再来一次主观题。费用貌似是2000多,花钱买了个安心,因为在你已经通过一半、想抓住机会一次过、又很迷茫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花钱就是找老师带着走。 3.关于报班与否与班的质量:我客观题自己看,主观题报了班(不面授的)。关于报谁我没有发言权,没研究过。我自制力不强,但司考对我的感觉是:越学习越感觉还有很多不懂,来不及啦!所以会不断地投入时间,以至于后来在天天加班的情况下反而更想看书,不会觉得累了就算了。所以客观题用上面说的“内部面授班薄讲义+短音频”足够过客观题,主观题我后来觉得报班貌似也没用,因为主观题听起来可怕,但题目的深度会比客观题小很多。你压根不用担心选择题选的出,主观题说不上来这个问题,主观题来来回回一个方法——写透历年真题! 三、老师选择 1.我的选择不带有任何广告,单纯自己实操过,觉得可以分享给同样在职很忙的伙伴:刑法+柏浪涛,刑诉-左宁,民法蒋+孟宪贵,民诉-戴鹏,行政法-李佳,三国法-杨帆,商经-郄鹏恩,法理-杜洪波 2.原则就是:适合你自己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但千万不要在选择老师上花费太多时间或反反复复换老师,找到一个大家口碑都不错的老师然后埋头就是干。 四、时间安排 1.12月开始买书,砖头厚,没音频,1月不知不觉放弃。 2.说要用薄讲义+音频,已是3月。 3.第一轮(4个月):薄讲义+音频逐科过,顺序就是上面推荐老师的顺序,听完每一个科目的每一个章节就做对应的真题(真题就是网上买的砖头书对应配套的真题篇,真题厚点没关系的),这个时候不要做套题,就是分模块地练。记不住是肯定的,但不要乱了你的节奏,这个时候是打基础、理解。 2.第二轮(1.5个月):快速翻书看之前听音频的笔记,每科大概就是2-3天,开始有意识地记忆。配合把第一轮做错的题再来一遍。 3.第三轮(15天):大量地做题,看错题,做套题,参加模考。 4.第四轮(15天):各大机构的考前三小时出来,这个时候讲的都是精髓中精髓,你还有很多记不住没关系,听完这一边你会醍醐灌顶。 5.我每天是7:00-7:30、上班有时候没那么忙的时候偷偷看(因为我一个人一个办公室)、12:00-13:00、18:00-20:00(在单位要等领导走,在单位看)、21:30-0:00家里看、周末从早到晚。时间很零碎对不对,很辛苦对不对,但现在也不知道是怎么坚持过来的,可能因为已经下定决心要做了吧。考完那一刻如释重负,会有很爽的感觉,但过后你会发现生活还是在继续,你又会有新的挑战。 五、过了司考后的二二三三 1.一定要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中午午休1小时,运动这方面我用走路上班代替了。 2.上班以后肯定各种局,各种老同学,有时候你发现你拒绝多了大家貌似也不叫你了。会有心痒痒,会有心动,但一张图激励了我,至今仍是我的手机桌面,如下: ![]() 3.这个考试考完不能直接换钱,考完也不能直接升职,也有人说这个考试含金量越来越低,还有不是这个专业的很多人年复一年投身进来……不论每一种声音是怎样,但只有经历过这个考试并且通过了你才能感受到这个考试的魅力,工作后才发现原来如果所有事情都和考试一样付出必有收获、能够朝着一个目标为之奋斗该多好。 现在每每有人问起我的专业时,我不再闪躲,上个月领证的时候如沐春风如释重负。通过这个考试不过是一张法律行业的入场券,还需要我们不断地修行,去迎接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愿大家都能圆梦,我在法考元年已经替大家试完水了,加油! |
最新评论
这个是每个机构最后都会有的吗?
这个是每个机构都会有的吗?
有必要,你把办案的精力放到任何行业从零做起,都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