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最近有一位朋友向我咨询,疑似陷入套路贷,了解案情后,真不得不惊讶套路贷的套路如此繁多,手段如此可恶。在不经意间你可能就陷入其中,使你难以脱身,甚至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案例导入:小刘在浏览网页时,误触了某广告推送,随后该广告便下载了A软件到小刘的手机,本着看一看的心态出发,小刘打开了A并像使用普通软件一样注册了账号,然后次日,就收到了A平台发放的2000元款项。但小刘并没有申请贷款,而A软件上则显示放款额度为4000元,5天后,小刘收到了自称A平台的催收电话,告知小刘已逾期,要求小刘支付4000元本金,以及400元逾期利息。小刘担心后续无法收拾,遂找到法律顾问咨询,并报了警。 以上案子真实的反映了常见的套路贷下套的过程,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这个案子来详细讨论什么是套路贷?遇到套路贷应该如何处理? 一、套路贷的定义 套路贷一词,在2019年较为常见。 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借款人)签订借贷协议,制造虚高债务、违约等情形,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套路贷之性质恶劣,已超高利贷所能及,它不仅恶意垒高债务金额,而且会采取暴力催收手段,甚至侵犯被害人人身自由、身体健康等权利,已经涉嫌犯罪,与民间借贷或民间高利贷性质完全不同。 ![]() 二、套路贷的套路 第一步,抛出诱饵。 套路贷实施人员首先会以“低门槛,高额度、秒到账”等极具诱惑力的标语诱骗借款人。这些宣传用语对于不急需资金但有借款意向的人而言已是充满诱惑,对那些急需资金的朋友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此外,有些套路贷平台还会通过非法手段,取得他人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主动联系被害人,并向其宣传平台借款的高效便捷,诱使被害人借款。就这样,第一步陷阱已经做好,套路已经开始,借款人正逐步掉进圈套。 第二步,签订虚高金额的“协议”。 当被害人确定借款后,套路贷平台会向被害人灌输“行规”“常规操作”“手续费”等概念,以此欺骗借款人在错误认识下签订金额虚高的所谓“借款协议”,并口头告知借款人,合同上的金额是为了公司流水走账需要,还款只需按约定金额还款即可。至此,借款人在无形中已经被确定了虚高的借款金额,这也是套路贷平台在后期要求偿还的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谓的“借款协议”中,套路贷平台已经设立了手续费、服务费、违约金、保证金等收费项目,并在放款时预先扣收费项目,或者在放款后以上述收费理由收回资金,被害人实际上并未取得或者完全取得“借贷”协议、银行流水上显示的钱款。 比如名义上放款1000元,但实际上只到账700元,300元利息或其他称谓的金额已被砍去,该做法也称为砍头息。 第三步,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 常见的套路是,在还款期限届满时,套路贷平台恶意制造“系统故障”等情形,故意不接收借款人的还款,促成借款人逾期还款的违约条件达成。 同时,部分套路贷平台在放款前并未告知借款人还款期限,更有甚者,在借款人申请贷款时认定借款人审核不通过不予发放贷款,但仍发放贷款至借款人账户,而后经过随意确定的5天或7天即告知借款人已经逾期,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此时的利息多是高额利息。 第四步,垒高债务金额。 如果借款人无法及时偿还借贷,套路贷平台便会借此将借款人介绍给其所属公司或其他借款平台(通常是关联平台或关联人),由其他平台提供贷款给借款人拆东墙补西墙,借款人迫于还款压力,通常又不得不接受第一手平台的推荐,并与第二手乃至第n手套路贷平台签订不平等的虚高的“借款协议”。借款利息这颗雪球越滚越大。 第五步,软硬兼施催收债务。 在前面的操作下,借款人所需清偿的债务金额已是数倍之大,通常已是无法立即偿还,套路贷分子便会通过诉讼、仲裁等手段,甚至采用暴力威胁、恐吓等方式强力要求借款人或借款人的亲朋好友索取“债务”。 ![]() 三、如何避免遇上套路贷 第一,不轻信“无担保、低门槛、高额度”等虚假广告。 若需要办理贷款,我们应选择正规的金额机构申请贷款,不轻信没有相应资质的公司发布的所谓“低门槛、高额度、秒到账”之类的宣传广告,擦亮双眼,避免套路。 第二,避免盲目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控制欲望,量力而行有时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许多套路贷平台就是抓住了人们高涨的消费欲,将借款人引入圈套中,等借款人发现无力偿还时便可继续垒高债务金额。 第三,及时报警。 许多被害人在无力还款时轻信套路贷的催收电话,不敢报警,被套路贷分子步步紧逼,最后越陷越深,遭受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 所以,一旦发现自己遇上套路贷了,要及时向警方报案,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 我是法律顾问沈铭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最新评论
不然为什么说是套路贷
你还是个书呆子
应该是债务人吧?
360,有钱花
正义回复,有错吗?你乍这么牛逼
一个债务都能打成债负,还通篇错误那么多次,别人纠正了一句,你还用这种说话方式,你真的是读过书的人{: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