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些东西一旦没有坚持,很快就会成为习惯。就好比写日记,今天想着明天再写,明天想着后天再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为了克服惰性,提起笔来。这一周确实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事值得写一写。 一、朋友圈的管理 实习律师办完之后,我变更了微信头像,不再是山水风景画,改成本人形象照。重新启用朋友圈,之前好久没发了,虽然现在发的频率也不高,一周两三次。发的内容基本上是转发学校的重要新闻或获奖新闻,不要让别人以为你有了兼职忘了本职;发一些律师相关的,主要是所里照片、学习照片等等,让人知道你是个律师,让人知道你很专业,虽然专业现在有可能没有底气,但我是在为以后几年布局。其实效果很明显,慢慢的,也有一些朋友开始咨询我身边有关法律纠纷的问题了。 总结:律师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跟人打交道的,所以: 第一,广而告之,让身边人、朋友圈知道你在当律师很重要。 第二,一个律师,对于当事人最重要的是信任,包括信任你的专业能力以及你的人品,前者是相信你能保障他的利益,后者是相信你不会坑他。专业能力在未实际接触你之前是看不出来的,人品更要长时间接触才能知道。所以,得体的微信头像、朋友圈内容会让别人觉得你很靠谱、专业。 第三,律师要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不要负能量、整天抱怨。 二、渐渐多起来的咨询 由于朋友圈的广而告之,亲戚朋友渐渐知道我在从事律师行业,有一些身边人遇到法律问题就会打电话过来咨询我。电话咨询其实很考验专业能力,有几次我感觉自己也有对一些法条理解偏差或者问到知识盲区的问题,也有一些时候感觉自己刻意引导别人去找律师,总感觉这样不是很好。我觉得,电话法律咨询自己时,一定要有自信,一定要听清楚对方的争议纠纷,不要着急下结论。 总结:一是做律师,不要藏着掖着,就是要广而告之,推销自己,而且要维护好自身形象,律师形象价值千金。二是对于亲戚朋友咨询,自己一定要熟悉常见的一些争议纠纷,如劳动争议、离婚、借贷等等这些专业知识,肚子里有货了,才能去帮助别人。如果真问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也不要自编法条,坦然承认记不是很清楚就好,免得误导别人。三是我感觉别人找你咨询,你引导他找律师,会不会有营销之嫌。事后我将心比心,如果在咨询过程中我去解答他纠纷关键争议的地方,分析利弊,指出风险点,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更专业,更会去委托你。 三、来自以前同学的嫉妒 最近发圈都收到很多点赞和评论,基本上祝福为主,也有不少羡慕你能兼职挣钱的(其实懂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都是花钱的),但也有两个以前大学同学在评论里嘲讽,虽然看起来像是玩笑话,但也让我很不舒服。但狗咬你一口,你总不能去咬够一口吧,这个比喻虽然略显粗鄙,但符合我当时的心境。 总结:律师要善结人缘,有人嫉妒你、诋毁你,我们何必跟他们纠缠不休呢。你说归你说,清风佛山岗,你吵归你吵,明月照大江。 四、律师逻辑 今天下午参加省律协组织的一个刑事证据的讲座后,到朋友那边泡茶,朋友听我刚听完刑事讲座,说隔壁王姐企业有个小青年被“佛跳墙”了,对方让他出两万他不出,最后被判了2年。我说那不是被冤枉了吗,他说这个也没法辩啊,那个女的跟男的同租,女的故意跟男的喝酒,假装喝醉跟男的发生性关系,进行到一半,号称女方亲戚跑进来“捉奸在床”,这个证据确凿,还怎么辩,怪就怪这个小年轻不知道花钱消灾。 我轻轻一笑,如果事实和证据就是你说的这些,我可以给他做无罪辩护。他也是直性子,立马就说,不可能不可能,这个没得辩了。我说你没有抓住关键的点,这个案子关键在于发生关系之前女方的意愿,你要证明这个女方不是自愿的,才能将她定为强奸罪。他说女方就是说他强奸的啊。我说是啊,如果男方咬定事实,说不是强奸,如果没有更多证据,存疑有利于被告,这个男的根本就不会被冤枉。他恍然大悟,对我刮目相看。 总结:律师看问题要抓住重点,很多人包括当事人会给你描述一些没有用的,要学会抽丝剥茧,寻找关键证据。 |
最新评论
加油过法考,红总。
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熟练,从别人攻击你到信服你,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成长过程。偶尔耍点小机灵,短期可能有点效果,长期会让人怀疑你的人品。做律师,欲速则不达,要做长久,为五年、十年后的自己打基础。
同意,日久见人心,包装自己,不仅要面子,还要有里子,里子也包括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