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 收藏

详解范冰冰偷逃税问题的法律热点

法律实务 法眼天下2018-10-08 收藏 : 10 查看 : 17784 评论 : 18

原创作者: 指南针免费课程整理

文章来源: 中国普法、法制网

1.jpg

《法制日报》记者

就一系列公众关心的疑问

采访了相关法学专家

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偷税罪如何成了逃税罪

轰动一时的范冰冰偷逃税款事件,以江苏省税务局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初落帷幕。而刘晓庆因税被捕,范冰冰却免除刑事责任,也很快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

1979年的刑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典,该法第121条简单地规定了偷税罪,对偷税的概念、行为方式未做任何描述性规定,并将偷税与抗税规定在一个条文内。

1992年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中,分设两个条文规定“偷税罪”与“抗税罪”,同时统一了偷税的概念,详细列举了偷税的行为方式,界分了偷税行为的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明确了以“数额+比例”与“偷税次数”两种计算方式作为偷税入罪的标准,规定多次逃避缴纳税收行为的数额累计计算。

1997年刑法对“偷税罪”进行修正,罪状方面增加了“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规定;修改了“数额+比例”的入罪标准。法定刑方面完善了原先罚金刑没有下限的规定。

到了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出台,对1997年刑法第201条“偷税罪”作了较大的修改与补充。罪名上,“偷税罪”更改为“逃税罪”。罪状上,对行为方式进行概括规定;入罪数额以“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抽象规定取代具体数额的规定;删除了“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规定。追责方式上,增加纳税人初犯免责条款。法定刑上,将倍比罚金制修改为无限额罚金制。

对于为何要将偷税罪改为逃税罪,中央政法委研究所所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的黄太云教授曾对该条文的立法背景进行系统地解读。

据黄太云介绍,1997年刑法第201条在实践中遇到了以下问题:

1、偷税行为表述过于复杂,执法实践中常在理解上引起分歧。对构成偷税罪是要求具备上述所有条件还是只要其中一个条件,尤其“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是构成偷税罪的一种独立的行为还是一个必备条件?纳税人如果采用条文未列举的手段偷税是否构成犯罪?

2、偷税罪数额标准太低,打击面过宽,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家税源的巩固;移送公安的案件过多,难以承受;而税务机关不移送,检察机关又可能以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追究刑事责任。实际上,各地基本未严格按照该标准掌握,使这一规定形同虚设。

3、两个量刑档次之间出现了两个空挡。对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但超过十万元的,或者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但不满十万元的,应否定罪、如何处罚?

4、目前偷税罪规定的负作用大。企业如偷税达到一定数额、比例,不管企业是否积极补交税款和滞纳金,接受罚款,都可将企业老总定罪,结果企业可能慢慢垮了,国家税收少了税源;企业破产了,工人下岗需要重新安置,给国家和政府增添了新的负担等。

3.jpg

当年刘晓庆最终也没有被定罪

4.jpg

历史上最为轰动的中国演艺明星偷逃税事件,非刘晓庆案莫属。

5.jp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郭泽强认为,不起诉分为三种情况。

6.jpg

7.jpg

刑法第201条“逃税罪”第4款规定:有第1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初犯免责条款”的本质是免除刑事责任而非出罪化事由。

而税务机关认定:范冰冰及公司的逃税偷税行为,是首次违背税收行政法律的违法行为,且此前未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在税务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如果范冰冰在规定期限内缴纳了税款和滞纳金,可以不负刑事责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楷曾在《逃税罪的处罚阻却事由》一文中指出,实施了逃税犯罪的行为是否存在处罚阻却事由,首先取决于对刑法第201条第4款前段的理解。任何逃税案件,首先必须经过税务机关的处理,税务机关没有处理的,司法机关不得直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对于初犯免责条款的适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潘超认为需要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8.jpg

经税务部门检查认定,范冰冰个人和公司确实有偷逃税款行为,税务机关已作出追缴、加收滞纳金、罚款等决定。而范冰冰本人也已经发出公开道歉信,承认上述违法事实,表示尽快筹集资金如期缴纳上述税款和罚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江虹认为,刑法第201条第4款规定适应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应下移,行政机关应更多地担负起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责任。刑事责任上移,不能动辄就归于刑法规范范围。

专家建议完善“初罪免责条款”

9.jpg


少交税甚至不交税是大多数企业、大多数个人的天性追求。但任何避税行为,都应该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

“道歉不是因为知道错了,而是因为被查出来了”,这是一网民对范冰冰发布“致歉信”的反应。也有网民说:“如果不是有人爆出来呢?是不是继续偷下去?”

媒体通报范冰冰税案后,律师陈有西在公号发文,认为“对于大量逃税,设一道门槛,防止刑法的滥用,是一个不得不进行的、有利于人民的法律制度。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种立法的先进性和人道性。”

此文一出,引发舆情强烈反弹,有网民直言“首罚不刑完全就是为了富人立法”。很快,陈有西自己删了全文。

范冰冰事件,引发了不少网友质疑“初罪免责条款”设置的初衷。

郭泽强分析,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就“逃税罪”增设初罪免责条款,本意是为逃税行为人提供激励机制,令其主动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从而免于刑事追责。但是从范冰冰“税收门”事件中,公众的反映却是该条款成为了明星、富人们偷税、逃税不负刑责的法定理由,护身保航的利器,形成“有钱人花钱免罪”、“逃成功就大赚、不成功仅仅补缴加罚款”的普遍认知,严重伤害公民的公平正义的法感认知。“建议国家层面可考虑完善立法,通过在逃税罪的刑事责任中增加管制、单处罚金刑、资格刑等刑罚手段,灵活运用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来排除初罪免责条款的无条件适用,达到紧缩初罪免责条款的适用空间、惩治恶意偷逃税款的犯罪行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刘晓庆偷逃税款事件爆发后,演艺圈开始启用“税后合同”约束合作双方,即影视明星们的缴税收入由合作方承担,出品方和投资方提供完税证明,明星们得到的劳务报酬收入为税后的收入。潘超认为,这一方式有利于净化影视明星们偷逃税款的不良风气,但仍应谨防诸如“范冰冰们”采用“阴阳合同”等方式千方百计偷逃税款。“从范冰冰税案的处理上,还应当看到初犯免责条款背后可能存在的税收执法力度偏软、震慑力不足以及权力寻租等潜在消极因素。由此,税收执法部门的常态化执法、依法依规执法在打击诸如以演艺圈为代表的潜藏的偷税逃税行为中才能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公民自觉纳税意识的提高,才是整个社会税收秩序良序运行的根本之道。”

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家税务总局已责成江苏省税务局对原无锡市地方税务局、原无锡市地方税务局第六分局等主管税务机关的有关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进行问责。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已部署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对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查自纠并到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的影视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免予行政处罚,不予罚款;对个别拒不纠正的依法严肃处理;对出现严重偷逃税行为且未依法履职的地区税务机关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将根据不同情形依法依规严肃问责或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只有给人讲明白
才会避免误解得到支持

10.jpg
13

赞一个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已有18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okleya 2018-10-8 15:28
这篇分析的很全面
引用 butterflyer 2018-10-8 19:57
从法律角度分析是比较全面,但是初次免罚也为税务部门某些人员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逃税人不处罚,那么税务部门内部人员放任的行为该如何处置?是不作为还是滥用职权的帮助?老百姓有异议也是无可厚非,相关立法仍需完善。
引用 ygvlcxy 2018-10-8 22:14
全面
引用 紅鹤2018VIP 2018-10-8 23:14
以亿代牢,从此江湖恩怨一逼勾销。
引用 戴维玛西亚 2018-10-9 01:17
初次免责我觉得也应设定个数额!!像这种偷逃八个亿也能免于刑事处罚,说实话,一般人很难接受!!
引用 Duckweeder 2018-10-9 06:27
滚,
引用 Duckweeder 2018-10-9 06:28
紅鹤2018VIP 发表于 2018-10-08 23:14
以亿代牢,从此江湖恩怨一逼勾销。

去你吗
引用 紅鹤2018VIP 2018-10-9 07:34

为何骂人?
引用 361就不错 2018-10-9 09:06
然并卵
引用 Changechance 2018-10-9 09:53
只要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比我大,我就没有谴责的资格。不要总给别人打分,要看看自己做出了什么成绩。
引用 YyXx2018 2018-10-9 11:21
偷税无论多少,侵犯的也只是国家对税收的监管秩序,没侵害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补缴税款才是关键!还是别有那种我交税了,别人没交税,就像自己亏了那种心态,管好自己最重要。要是让大家都赚那么多,应该没有人不偷吧
引用 Changechance 2018-10-23 16:52
范某之前为国家纳的税超过一般人千百倍,她只是犯了国家的法。而只知道从国家获得好处的人却没有多少贡献的人为何有资格批评范某?
引用 dreamvi 2018-10-24 13:49
是首次违背税收行政法律的违法行为
她是首次么?是惯犯。
恶法非法
引用 piggal 2018-10-27 14:47
从立法的本意来说,因为有大量隐匿转移资产的人存在,在追究其刑事责任后难以追缴这些税金,因此增加这一条刑罚阻却事由,鼓励行为人主动地将税款和滞纳金补齐(尤其是将藏匿在海外的财产拿回来),以换取免于刑事处罚。


这从减少国家税收的直接损失方面,应该是起到了相应的作用。这个应该是有数据可以查的。


但是值得留意的是该立法对于税收产生的潜在的影响,即不可统计的,因为该刑罚阻却事由条款而带来的,国家税收的潜在损失。


很多人因为初犯不追责而放心大胆的去逃税,甚至前段时间有人咨询我运营网络游戏获得收入纳税的问题,我向他解释了该刑罚阻却条款,他马上得出结论“就算不交税只要税务机关来罚我的时候我补交齐了就没事了”。这个结论难以反驳。


所以我觉得就立法目的和实际达到的效果而言,这个条款的效果还是有待研究。
引用 prada 2019-1-5 09:02
为什么,没有把范的公司逃税和个人逃税分开追究呢,有什么法律原因在里面吗?有人能解释一下吗
引用 sattuso 2019-11-27 20:20
成文法就是这点不好,公不公平放一边,来一通理论把大家整晕,舆论的注意力转移了,也就过关了,矛盾依旧在。
引用 guojp988 2019-12-3 15:59
这篇文章分析得非常好,只是没想到在咱学法网论坛也有这么多学法的人对此有诸多疑问,罪刑法定可真的要再次学习了。
引用 游泳的风 2019-12-12 21:56
刚好办个类似案子,很有借鉴意义!

相关阅读

关闭

学法网【今日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