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年龄不饶人,在写这段记录之前,似乎是在做2018法考主观的第一题,无处下笔、五味杂陈。 但“题”还是要做的,尽管有点慢,尽管有点不知所措,尽管仍然有点考场般的紧张。。。。。。 法考,想说爱你不容易。 同样是法学专业,同样的知识结构,同样取得毕业证书(即便是自学考试,二十多门考及格,也说明有一定的实力),甚至是同样的复习时长,为何最得结果不一样呢? 还有的考生是数年连战。 虽然都有着一样的复习痛苦,最终做着一样的题,一样的时间。结果却大相径庭。原因是什么? 也就是说法考也需要点运气,仅有所谓的努力或许缺那么一点点运气。 当然我觉得(个人理解),还应当有些灵气。 运气,我们掌握不了,那就来谈谈所谓的灵气。 小时候常常听老一辈人说:难家不会,会家不难。法考主观题往往直接面对这个问题。也就是你如果会的话,立马就知道怎么做了,你写出来的,也是你内心的理解,似乎有点轻易而举。而如果你没有感觉,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往往抱着头想上半个小时仍然还是不确定。最后糊糊涂涂靠所谓的“猜”“联”“直觉”来写。而真正的“直觉”却是来源于大量的实践,“直觉”并不模糊、也不痛苦。“直觉”的准确程度与大量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否则,就不叫“直觉”,充其量叫做“猜”。而“猜”是不可靠的!至少靠不住。因此,无论你是在做客观题还是主观题的时候,一旦你处处有了“猜”的感觉,也就意味着,你的考试是失败的。 而如何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感觉”、“直觉”呢? 那就是让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及知识点融入到你的血液! 如何融入到血液? 实践,就每一个知识点的撑握达到六次以上。不断的去重复。所以参加法考你就要有足够的复习时长,没有一定的复习时长,法考的知识点你撑的不全面,对法考的结果就很难把握。 另外,还要学会用专业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从醒来的那一刻就运用法律思维去面对这个世界,经常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去分析这个世界(包括分析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当然,还要有快乐!很欣赏复旦大学教授陈果引用的一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法考,想说爱你不容易。 因为还要工作,就写到这里吧,比较简单,奉献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 声明一点:个人理解,不一定正确,有用,你就借鉴,无用,可以一笑了之,切勿人身攻击。 |
最新评论
客观的时候,百分之九十都是猜,有的4个选项都猜,大部分可以排除1个猜3个或者排2个猜2个,多选不定项就更不用说了……越学越觉得不懂的实在太多。
主观明显力不从心,静待结果,慢慢学。
考试,需要一定的功底。
我也写了40分钟呢
加油
共勉
哈哈
好吧,这样一想,心里舒坦了,便不再感叹其他。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