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2006年,21岁,法学本科毕业,机缘巧合我进入了一家广东知名电器公司做法务。那个时候不懂业务,对家电企业的很多专用名词如KA、冷冻年度、常规机、特价机、一票机、工程机等概念均为空白,所以对于一份常规的业务合同都要看很久。还记得毕业后代理的第一个案件,是一起与业务人员的劳动纠纷。开庭前一天临下班时领导交代给我(领导临时出差,证据、答辩意见等领导已准备),赶紧办完授权手续后就着手相关案情、证据的梳理。原以为只是去走个过场,陈述一下答辩意见。但开庭现场法官问了很多与案情相关的事实,但这些又与业务概念、操作习惯等紧密相连,导致开庭的时候我多次出去打电话询问相关人员。现在回想当时的庭审,我清晰的记得当时出了很多冷汗。 那个时候住公司宿舍,邻居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除了常态的加班(无穷尽的合同、劳动纠纷、欠款纠纷),就是非常态的一起看NBA球赛、看电影。那个时候对通过司法考试根本没有强烈的愿望(刚毕业没目标),在这种心态下,跟着部门师兄参加了07/08年的两次裸考。结果成绩也非常稳定,依稀记得都是280分上下。 09年9月份,由于工资实在太低,我离开了第一家单位去了另外一家公司做法务主管。每天的工作很闲,闲到上网都不知道看什么的节奏。10年5月份好像,在一次偶然间听到段波老师的侵权法的课程(好像是说动物侵权),第一次感觉到民法是如此的充满乐趣,然后坚定了当年参加司法考试的念头。马上下载了当时很火的张海侠的商经(一堆段子)等课程,认真听了几个老师的课。每天下班听课一两个小时,这样的状态坚持到8月中,然后再也坚持不了了,后面关键的一个月又浑浑噩噩的度过。当然,成绩上涨了,340分好像。11年又参加了一次考试,还是因为自制力差,内心排斥刑法和行政法(二卷依稀记得是70多分),成绩还是很稳定,340上下。 11年我又跳槽了,来到现在的这家单位任法务主管,一做就是七年。七年里做了很多事,家庭层面结婚生娃,而且还三年抱两;工作层面陪伴公司顺利登陆创业板,然后工作重心也慢慢偏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七年里,印象中报了5次考试(包含今年的法考),实际参考3次(一次357,一次340多),2次弃考。今年的法考客观题,认认真真听了段波老师的民法(感觉我每次考试都要从段老师身上找到当年考试的乐趣一样,作为一个开始),也做了一些笔记,但仅此而已,后面的课程就没听了,真题也没做。客观题考试的时候本着朴素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这些年法务、证券工作的总结积累,大范围运用了排除法,竟然通过了客观题考试(185分)。 查到成绩的那一刻,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我知道这是我离通过法考最近的一次。于是找大学同学要了主观题的复习资料(模考演练+热点案例),然后开始了20多天的有史以来最认真的复习准备。国庆七天全部在图书馆和公司办公室度过,然后白天上班,下班后就看书。就这样,参加完2018年的法考主观题考试,做完了每一道题,提前了10分钟交卷。现在还有一周多的时间,静待考试成绩。希望在十二年轮回的时候能给自己一个美好的结果。 把这些年的经历写在学法网,一是给自己十二年的经历做个小结,二是给刚毕业或在校的小伙伴们提个醒,一定要尽早树立通过法考的目标。等毕业工作成家立业后,想参加考试,想通过考试,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 |
最新评论
是的,目的就一个,通过。
与美的同区的格兰仕
在多年考试中重复熟悉法律知识,温故而知新
这是个人12年的一点工作、考试经历,没啥好拖的
是的,值得尊敬。愿段总庇佑他的八千子弟兵
期待18法考,我能过。不过,我就继续三战,我一定要过法考。
是啊,我没有停薪留职的胆量。做法务这么多年,也有很多律师来公司面试,真的不适合没有资源的人。让我们一并期待考试成绩。
是的,这么多年一直未通过,家人早就让我放弃,但如你所说,“就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一起期待18主观成绩。
如果过了,我一定要好好哭一会(三十多岁的男人的我,一样忍不住)。十几年了,压抑的自己都焦了。。
兄弟,那我们的感受一致!经历估计也差不多,年龄也差不多。。。这种感受也许只有我们自己能懂了。
兄弟,我过了,142分。第一时间给老爸电话,老人家激动地不知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