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嗯,主观成绩还没有出来,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心中充满了希翼,但又没有充分的自信。 每天怀着这样的心思正常上下班,未曾跟同事们提过只言片语,同事们之前见我在看书和做题问我是不是考研?我都回复随便考考,可能他们到现在也还不知道我到底在考什么鬼吧。客观题过了没敢发朋友圈,不知道主观题如果通过了,自己会不会发个朋友圈。 有点儿怂。 这和3年前的自己差别太大,回想来时路都不敢相信。 从事外贸工作十年,在外资从业超过5年,个中经历一言难尽,和一群主观意识较强的人为伍,曾因为质量索赔和老外发生过比较激烈的争执,后来被老板骂的时候梗着脖子回复他老外就是找借口想扣钱,我还跟他客气啥?!也曾在办公室里拍着桌子面红脖子粗,行情大跌来不及止损直接摔电话,唉。后来到国企任职,发现这套完全不能用,好长一段时间陷入混乱和茫然。 这个阶段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不想和人起正面冲突,有什么事儿都尽量好好说,慢慢说,如果发现对方和自己思维差距大,就选择沉默,等情绪整理好了再找他聊。尽量去理解对方,也尽量让对方理解自己。以前不爱解释,现在让自己尽量耐心去解释。以前会对对手说“你太不专业了”,现在对对手说“你说的我明白,我觉得大部分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上可能需要进一步探讨”。有时候真觉得自己挺怂的,唉。 这样的过程,对我来说很难熬,真的。因为我是一个情绪化的人,情绪上来时会应激性地对抗,最快最狠地反击,但往往事儿后又感觉惭愧..... 所以,行至这个阶段,我想改变是必须的,如果真的从事了法律职业,不知道会遇到多少人,那些人的思维和三观和我的差距又有多大。所以,在复习法考知识的同阶段我需要做好心理建设,不断地心里暗示自己要不急不躁,要做到真正地沟通,而不是一味强势。但有些时候还是会控制不住,情绪会激动,音调会拔高,好在出现这样情形的概率在不断下降,希望自己经过这段蛮长的煎熬后,最终能改变过往的习惯和方式,形成新的行为体系。 一位多年的律师朋友跟我说,人有三种劳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还有情绪劳动。个人的浅薄认知,冷静和沉稳的前提是情绪控制。 长路漫漫,不知前途,且行且修正吧。 P/S 罗里吧嗦这么多,我自己看着都够了,还好网路上咱们互不认识,就这么着吧。 ![]() |
最新评论
打架的想法有过,行动不敢,主要是知道自己实力不够,打架要吃亏的。
嗯,说的在理,的确需如此。
那就再练练,情绪上来时咬咬嘴唇,深呼吸或者捏捏手。
我就是这么干的。
说得有道理,共勉。
在下不才,是个女性。
等成绩这段时间在看一些心理学的书,感觉受益较多。有兴趣可以看看。
原来如此!
好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