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我们做任何一个推演模型,必须要有一些定量数据和推理公式。 我假设了数种可能,我们假设以下定量: 一,未来四年每年报考人数60万左右。 二,未来四年每年主客观题通过率保持稳定,基本一致。 三,我们以此次客观题通过率30%作为未来客观题通过率的一个依据,即未来四年客观题通过率保持在百分之三十这个比例上。 那么,开始我们的推演吧。 如果今年主观题通过率50%,最终通过人数为18-9=9万人,未通过人数为9万人。 第一年总体通过率为9/60=15%。 第二年报名人数60万+上一年度移转人数9万人,共69万人,按上一年度总体通过率计算,通过人数为69*15%=10.35万。 按照主观题通过率50%计算,总共参与主观题人数为20.7万人,减去上年度结转9万人,本年度人数为11.7万人。客观题通过率11.7万人除以60万人,结果为19.5%。 显然,与上年度客观题通过率30%相差太远,因此,上一年度假设的主观题通过率50%不太合理。 第二种假设,假设今年主观题通过率60%,那么,通过人数为10.8万人,结转下一年度人数7.2万人。总通过率10.8/60=18%。 下一年度报名人数60万+7.2万=67.2万,按上一年度通过率计算,67.2*18%=12.1万。 按照上年度主观题通过率60%计算,参与主观题考试人数20.17万人,减去上年度结转7.2万人,本年度客观题通过人数为12.97万人。客观题通过率为21.6%。结余给下一年度人数8.07万人。 假设本年度主观题通过率70%,通过人数12.6万,结转下下一年度5.4万。总体通过率21%。 第二年报名人数60万+结转5.4万=65.4。按照21%通过率计算,通过人数为13.73万人。参与主观题考试人数为13.73除以70%等于19.6万。 19.6-5.4=14.2万人,客观题通过率为23.6%。 也就是本年度通过的14.2+上一年结转的5.4万,通过13.73万,结余6.2万给下一年度。 如果主观题通过率在50%以下的,那么明年客观题通过率就在20%以下,我想司法部肯定不会允许这么大变动的。他们在设置通过率之前,至少推演了最近几年的模型。在每年通过率这个值上,应该会保持相对稳定。 当然,我这个模型的一些定值设定不科学,仅供参考。 |
最新评论
这个算法靠谱
参考率每年不同,这个没法定,只能按总数估计
如果每年人数递减的话,那么就说的过去了,至少客观题通过率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你管参考人数干嘛,每年的通过率都是报名人数比上通过人数。。参考人数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