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学法网 xuefa.com
![]() 我的客观题成绩216,主观题成绩112,比自己预估的125要少一些,但好在也通过了。今天诚心在学法网写一篇攻略吧。 33岁,在职,有家有小孩,历经2届考试。第一次,败在没有充分的时间刷题,这次,总结了经验教训,调整了复习和做题的策略。 1、先说时间安排。 这可能是很多在职考生面临的大问题。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自己的经历:周一至周五,每天上下班个一个小时,开车,用于听课件(音频);如果是地铁和公交的话,可能更好,能看个视频啥的,印象跟深刻 周一到周五,工作时间范围内,本职工作做好后,有时间就看书。不瞎聊。这个过程有点痛苦,因为会有同事看到,或者询问,但是我想说:抗住压力,记住自己要的结果是什么。别人问起来,面带微笑,轻轻告诉她:随便考考。至于别人的想法,不要去纠结。 周六、周日,一定要充分利用,我基本保证这两天8-10小时的学习。 至于晚上的时间,看书与否视情况而定。我8月份之前没有晚上学习,因为实在太累,晚上头晕,还要辅导小朋友功课,真心看不进书。 2、再说学习的资料。 我就选了一个培训机构,全程用的他们的辅导用书,配套视频,音频,加了这个机构各科老师的微博、微信、QQ(这个很重要,临考前老师会推送考试重点。主观题行政法的考题老师就推送了,相似率95%) 资料的使用,基本就是:先书,配合视频/音频,再题(10年真题),做完题目后自己核对,修改,解析。最后是讲义,这是老师自己整理的重点,通常在群里会发,看到了就打印出来。 个人不建议选择多个机构交叉应用,因为每个机构的教材编辑都有各自的逻辑,每科之间的教材衔接可能也会有不同的逻辑。因为考虑到自己年纪大,所以选了一个机构,就没有再去听别的机构的课。 3、再次,学习的心态。 这个应该是最难克服的。2018年,因为压力很大,自己有长达3个月的睡眠障碍,6-9月份,吃了3个月的中药调理,没用,到了后期只能靠安眠药才能睡觉。真的痛苦。心态的变化是很明显:最开始的信心十足,充满干劲;到中期的各种埋怨和忧郁;到后期的茫然和害怕。。。。9月份的时候,心态差点崩了,因为练习真题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正确率基本维持在60%左右,没法突破70%,2017的真题正确率只有54%;怀疑自己不是这块料,年纪大,身体不好,脑子笨。。。唉。好在,遇到了康康老师,他每天半夜12点发一段60秒的微信语音,不断告诉我,挺住。熬过去了就会胜利。真心话,我很感动,我只是买了他家一套899的书籍。 特别清晰地记得考前两周,参加了一次网上模拟考试,正确率只有48%,当时心中那种凉凉的感觉,但是又不甘心,就不断暗示自己,不要去想哪些,把精力用在题目解析上,然后就这么熬着。 一书、一讲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4、最后,关于做题策略。 我属于做题很慢的那种,在做10年真题时,时间基本都不太够。后期做模拟题就更不用说了。 可能是做题做多了,自己有点感觉,我在想我是不是可以调整做题的策略?然后,我尝试了一下,先做多选,再做不定项,最后做单选。因为单选最后做,如果时间来不及,我没有时间分析,那么就凭直觉做。单选直觉做对的概率总比多选或者不定项高吧?调整了策略后,自己练了2套卷子就上考场了。后来证明,策略的变动是正确的。(当然这个因人而异,希望大家结合自身情况而定) 主观题时,我先做了2-4题,第一大题我不太会写,这跟我复习的重点有关,这块我一直不太重视,脑子里的素材太少了。第五题,我选择了行政法,因为关于强制拆迁的案例,我在考前看到李年清老师的微信里推送了3份,心里还是有底的。我主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定的这个策略,当然自身情况的了解是在考前的练习中总结出来的,结果证明,我的调整还是OK的。 好了,写了这么多,我想告诉那些在备考的同志们,一个大龄妇女尚能通过,你,一定可以。当然,过程不会很轻松,但是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真的太棒,值得你去做。 法考过了,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和历练。 复习过程蛮长,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请务必记住你的目标,专注、认真、踏实。也许有人会给你泼凉水,也许有人会看笑话,但是,那又如何?你不是为了他们才学习的,对吧? 好了,到此为止了,祝大家好运。 接下去,我会去律所实习,如果后续有什么好的经验和体验,会来学法网继续与大家分享。祝好! |
最新评论
以后希望多多交流啊,
后期会突飞猛进